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Nature Genetics
空间多组学揭示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反应与耐药特征

2025-10-30

小赛推荐:

该研究通过空间多组学分析,构建了与免疫治疗耐药和响应相关的细胞类型特征及基因特征,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和预测模型。

 

文献概述
本文《Spatial signatures for predicting immunotherapy outcomes using multi-omic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发表于Nature Genetics杂志,回顾并总结了利用空间蛋白组学和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对接受PD-1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分析的研究。通过构建细胞类型和基因表达特征,该研究识别出与治疗反应及耐药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在多个独立队列中验证其预测价值。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细胞在肿瘤和基质微环境中的分布及其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联,为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工具。

背景知识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亚型,患者对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超过40%的患者即使PD-L1表达水平高仍对治疗无反应。免疫治疗耐药性的发展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伴随免疫相关毒性风险,使得精准预测治疗反应成为关键。当前研究通常依赖单一组学(如PD-L1表达或TMB)进行患者分层,但这些方法在空间组织层面的动态互作解析能力有限。本研究利用空间多组学(spatial proteomics 和 spatial transcriptomics)技术,在肿瘤和基质微环境中识别与免疫治疗反应相关的细胞亚群和基因特征,构建稳健的预测模型。研究中采用的CODEX和DSP-GeoMx技术可实现高分辨率的空间蛋白和转录组分析,结合LASSO-Cox模型进行特征筛选和验证。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模型无法解析组织微环境异质性与空间特异性的问题,为TIME建模提供了新框架。

 

提供多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相关疾病模型,包括自发肿瘤小鼠模型、基因编辑模型、人源化模型等,支持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机制、药物筛选等研究。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纳入了234例晚期NSCLC患者,来自三个独立队列(Yale、Queensland和Athens),所有患者均接受PD-1抑制剂治疗。通过空间蛋白组学(n=67)和空间转录组学(n=131)分析,研究者在肿瘤和基质区室中识别不同细胞类型及其基因表达特征。使用LASSO-Cox回归模型,结合十折交叉验证,筛选出与2年和5年PFS显著相关的细胞类型。进一步通过CIBERSORTx和LuCA基因表达数据,验证响应和耐药相关基因特征,并在独立队列中进行生存分析。研究还结合Voronoi图和空间互作分析,探索细胞空间分布与免疫治疗反应的关系。

关键结论与观点

  • 在肿瘤区室中,增殖性肿瘤细胞、粒细胞和血管结构的富集与免疫治疗耐药性相关,且在Yale训练队列中显著(HR=3.8,P=0.004),在独立UQ验证队列中也显示出趋势(HR=1.8,P=0.05)。
  • 在基质区室中,M1/M2巨噬细胞和CD4+ T细胞的富集与免疫治疗反应相关,且在训练队列中显著(HR=0.4,P=0.019),在验证队列中也具预测能力(HR=0.49,P=0.036)。
  • 响应模型在总生存期(OS)分析中未达显著水平,提示该模型主要反映早期疾病控制,而非长期生存。
  • 耐药基因特征(KRT7、KRT18、EFNA1、SERINC2、FZD6、CD24、CCND3、S100A9)在多个队列中均与不良预后相关(HR=5.3、2.2、1.7),响应基因特征(SIGLEC1、TLR2、CXCL9、CD81、MRC1、CCL8、CCL13、FCGR1A)则与良好预后相关。
  • 空间分析显示,M2巨噬细胞在响应区富集,而耐药区富含血管、PD-L1+肿瘤细胞和增殖性肿瘤细胞,提示特定空间微环境决定治疗反应。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为空间多组学在免疫治疗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为临床提供稳健的TIME建模方法。未来可结合多组学数据与机器学习,进一步优化个体化治疗策略。此外,该框架可推广至其他实体瘤,提升免疫治疗的精准性与疗效预测能力。

 

提供多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相关的体外检测服务,包括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检测等,支持免疫治疗药物筛选、细胞治疗研究等。

 

结语
该研究通过空间多组学分析揭示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PD-1免疫治疗反应和耐药性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者在肿瘤区室中发现增殖性肿瘤细胞、粒细胞和血管结构的富集是耐药的预测特征,而在基质区室中M1/M2巨噬细胞和CD4+ T细胞的富集则与良好治疗反应相关。通过整合空间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构建了与耐药和响应相关的基因特征,并在多个独立队列中验证其预测价值。这些发现不仅加深了对肿瘤免疫微环境动态的理解,也为未来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个体化免疫治疗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研究强调了空间特征在TIME建模中的重要性,为其他实体瘤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框架。

 

文献来源:
Thazin N Aung, James Monkman, Jonathan Warrell, Arutha Kulasinghe, and David L Rimm. Spatial signatures for predicting immunotherapy outcomes using multi-omic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Genetics.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空间多组学
肿瘤免疫微环境
生物标志物
预测模型

上一篇:Clinical and Molecular Hepatology 预测ICU中急性慢性肝衰竭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短期死亡风险

下一篇:Nature Genetics 遗传变异对疾病易感性与疾病进展影响有限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