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晚期恶性PEComa联合免疫治疗新突破
小赛推荐:
该研究是首个针对晚期恶性PEComa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评估了ipilimumab与nivolumab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为该罕见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文献概述
本文《Multicenter phase II trial of ipilimumab and nivolumab in metastatic or unresectable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 (PEComa): a substudy of DART SWOG S1609 (Cohort 38)》,发表于《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杂志,回顾并总结了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在联合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反应及基因组特征。研究纳入17名患者,其中16名可评估,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治疗毒性。
背景知识
PECom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具有潜在侵袭性,常见于子宫、肾脏及胃肠道等部位。当符合特定形态学标准时,如肿瘤大小>5 cm、高核异型性、坏死等,被归类为恶性。目前标准治疗包括mTOR抑制剂及化疗,但疗效有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部分高TMB或PD-L1表达患者中显示出持久缓解,但尚无前瞻性临床试验验证其在PEComa中的疗效。本研究作为DART SWOG S1609子队列,首次评估了ipilimumab和nivolumab在该罕见肿瘤中的应用,为未来分子标志物筛选及治疗策略优化奠定基础。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采用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试验设计,纳入来自全美超过1000个临床中心的17名晚期或不可切除PEComa患者,其中16名患者可评估。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评估。所有患者接受ipilimumab(1 mg/kg,每6周一次)和nivolumab(240 mg,每2周一次)联合治疗,每12周进行一次疾病评估,直至肿瘤进展。基因组测序在部分患者中进行,以探索潜在分子特征与疗效的关系。
关键结论与观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首次在前瞻性临床试验中评估了双重免疫检查点抑制在晚期PEComa中的疗效,为mTOR或化疗不耐受患者提供替代治疗选择。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分子特征与疗效预测因子的关系,同时评估单药与联合免疫治疗在更大队列中的效果,以优化个体化治疗策略。
结语
本研究为晚期恶性PEComa患者提供了首个前瞻性免疫治疗数据,显示ipilimumab与nivolumab在部分患者中具有持久抗肿瘤活性。尽管ORR仅为18.8%,但响应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提示该组合可能适用于特定人群。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与既往研究一致,多数为低级别毒性,无治疗相关死亡。未来研究需关注基因组特征、免疫微环境及预测标志物,以识别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此外,联合治疗在其他罕见软组织肉瘤中的应用也值得进一步探索,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