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lation
术后活动恢复新突破:微创心脏手术加速康复
小赛推荐:
本文首次利用可穿戴加速度计设备客观评估微创心脏手术与传统正中胸骨切开术后的体力活动恢复情况,发现微创组在术后6周至18周内总活动量、中高强度活动时间显著优于传统组,静坐时间较短,睡眠效率更高,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有力参考。
文献概述
本文《Accelerometer-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fter Mitral Valve Surgery: An Analysis of the UK Mini Mitr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回顾并总结了UK Mini Mitral随机对照试验中使用加速度计评估二尖瓣修复术后体力活动恢复的研究。文章通过佩戴腕部可穿戴设备,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体力活动与睡眠恢复差异,为术后康复评估提供了客观数据支持。
背景知识
二尖瓣修复手术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重要手段,传统正中胸骨切开术(sternotomy)与微创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术(Mini)是两种主要入路方式。传统手术需完全切开胸骨,术后骨性愈合需约12周,期间患者活动受限;而Mini术式通过较小切口进行,理论上恢复更快。然而,既往研究多依赖主观量表(如SF-36v2)评估术后体力活动,存在回忆偏倚和测量误差。因此,客观、连续监测体力活动和睡眠参数成为临床研究重点。该研究通过加速度计实现全天候活动追踪,克服了传统评估方式的局限性,为术后康复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研究方法与实验
本研究基于UK Mini Mitral RCT试验,纳入230例患者(每组115例),在术前及术后6、12、18、24、38、52周佩戴腕部三轴加速度计,连续记录7天内的体力活动和睡眠数据。研究主要终点为术后52周总体活动计数变化,同时评估每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轻度活动、静坐时间和睡眠效率。数据由盲法研究人员处理,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调整随机分层因素(三尖瓣反流、房颤史、基线SF-36v2评分)。
关键结论与观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首次在RCT背景下验证了可穿戴加速度计在术后康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表明其可作为客观、连续、多时间点的评估工具,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数据支持。未来可进一步研究术前体力活动水平对术后恢复的预测价值,并探索加速度计数据在其他心脏手术或非心脏手术康复中的应用潜力。
结语
本研究通过加速度计客观评估微创与传统术式在二尖瓣修复术后的体力活动和睡眠恢复情况,发现微创术式在术后早期(6-18周)活动恢复更优,且睡眠效率较高。尽管两种术式在52周内均未完全恢复至术前基线水平,该研究为术后康复评估提供了新的生物行为学指标,支持微创术式在术后恢复期管理中的优势。未来研究可扩展至其他心脏手术及非心脏手术领域,进一步验证可穿戴设备在康复评估中的普适性与预测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