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World Psychiatry
抑郁症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升高,抗抑郁药物和电休克治疗可降低风险

2025-09-17

小赛推荐:

该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根据ICD或DSM标准诊断的抑郁症患者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抗抑郁药物和电休克治疗对降低死亡率的潜在作用。研究结果为临床优化抑郁症管理、减少死亡率差距提供了重要依据。

 

文献概述
本文《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people with depression: a large-scal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elative risk and aggravating or attenuating factors, including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发表于《World Psychiatry》杂志,回顾并总结了268项队列研究,涵盖1084万名抑郁症患者和28亿名对照个体。文章指出,抑郁症患者整体死亡风险是对照组的2.10倍,自杀风险为9.89倍,而自然死亡风险为1.63倍。此外,研究还评估了抗抑郁药物和电休克治疗(ECT)在降低死亡率中的作用,为抑郁症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

背景知识
抑郁症是一种高发且可治疗的精神障碍,全球疾病负担中排名靠前,且常与多种躯体疾病共存。尽管已有研究提示抑郁症与死亡率上升有关,但此前的meta分析常依赖自评工具,易造成误分类。本研究通过使用ICD或DSM标准确诊的抑郁症患者数据,排除了轻度或阈下抑郁患者,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研究还关注了伴发精神病性症状、难治性抑郁症等亚型的死亡风险,并探讨了抗抑郁药物和ECT的保护性作用,为优化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提供多种基因编辑动物模型,支持抑郁症相关基因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研发等。本服务涵盖基因敲除、敲入、点突变、人源化等多种基因编辑模型,可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精神疾病及代谢紊乱等研究。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者通过系统检索EMBASE、Medline和PsycINFO数据库,截至2025年1月26日,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68项队列研究,涵盖1084万名抑郁症患者和28亿名对照个体。所有纳入研究均采用ICD或DSM标准,通过诊断访谈或健康记录确诊抑郁症,确保诊断准确性。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评估全因死亡率、特定死因死亡率及其调节因素,如抗抑郁药物和ECT使用情况。此外,研究还进行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探索潜在异质性来源和影响死亡率的因素。

关键结论与观点

  • 抑郁症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10倍,自杀死亡风险高达9.89倍,自然死亡风险为1.63倍。
  • 在控制共病因素后,抑郁症仍与死亡率上升显著相关(RR=1.29)。
  • 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死亡率更高(RR=1.61),难治性抑郁症死亡率也显著升高(RR=1.27)。
  • 抗抑郁药物使用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RR=0.79)。
  • 电休克治疗可降低全因死亡率(RR=0.73)、自然死亡率(RR=0.76)和自杀死亡率(RR=0.67)。
  • 抑郁症确诊后最初180天内死亡风险最高(RR=10.80),提示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 女性、年轻和老年患者中抑郁症相关死亡率均升高,但年轻群体自杀风险尤其高。
  • 不同数据来源(如医院记录、保险数据库)对死亡率评估结果有影响,社区调查低估死亡率。
  • 研究发现,随研究调整变量增加,死亡率风险下降,说明研究设计影响结果。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抑郁症相关死亡风险的系统评估,强调了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伴精神病性症状或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研究同时指出抗抑郁药物和ECT的保护性作用,提示未来应优化药物使用和治疗方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抗抑郁药物类型、剂量和治疗时间对死亡率的影响,以及不同人群中的差异,以制定更精准的干预策略。

 

提供标准化行为学分析服务,支持抑郁症、焦虑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研究。服务涵盖旷场、高架十字迷宫、水迷宫等多种行为实验,适用于抑郁、焦虑、认知功能评估及药效验证,助力精神疾病模型评估。

 

结语
本研究通过严格的纳入标准和大规模队列分析,确认了抑郁症与死亡率上升的显著关联,特别是自杀和自然死亡风险。研究同时发现抗抑郁药物和电休克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应加强抑郁症的早期识别,优化药物治疗,特别是针对难治性或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以缩小死亡率差距。此外,研究提示应关注不同诊断标准和研究设计对结果的影响,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这些发现对全球抑郁症管理、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献来源:
Joe Kwun Nam Chan, Marco Solmi, Heidi Ka Ying Lo, Christoph U Correll, and Wing Chung Chang.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people with depression: a large‐scal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elative risk and aggravating or attenuating factors, including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World Psychiatry.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抑郁症死亡风险
抗抑郁药物
电休克治疗
精神疾病
自杀风险
自然死亡风险

上一篇:Nature Genetics 引人注目的研究:多祖先脑部pQTL精细作图揭示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遗传基础

下一篇:没有了

a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