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Molecular Cancer
生物分子相分离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从异常凝聚体到治疗靶点

2025-08-30

小赛推荐:

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分子相分离在癌症中的调控机制与功能,探讨了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为癌症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概述
本文《生物分子相分离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从异常凝聚体到治疗靶点》,发表于Molecular Cancer杂志,回顾并总结了生物分子凝聚体在癌症发生中的调控因子、功能机制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文章系统性地梳理了相分离的分子基础、其在癌症中的异常调控,以及靶向凝聚体的新兴治疗策略。

背景知识
生物分子相分离(Biomolecular phase separation)是细胞内无膜结构区室形成的重要机制,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等过程,调控基因表达、信号转导、代谢重编程等生物学功能。近年来,该机制在癌症中的异常行为受到广泛关注,如p53突变体通过LLPS形成致病性凝聚体,影响基因组稳定性与肿瘤免疫逃逸。然而,如何靶向相分离过程以调控癌症进展仍存在诸多挑战。当前研究正致力于解析凝聚体的动态调控网络,探索其在转录调控、DNA修复、免疫逃逸等过程中的病理意义,并开发可干预凝聚体形成的小分子药物。本文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向视角,并为未来基于相分离的药物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提供HUGO-GT®全基因组人源化小鼠模型,搭载高效载体融合技术,适用于罕见病和基因治疗的临床前研究。

 

研究方法与实验
文章系统总结了生物分子相分离的分子基础,包括其在蛋白质结构域、翻译后修饰、RNA支架等层面的调控机制。通过综述近年来在癌症中相分离相关蛋白(如FUS、p53、TAF15)的功能研究,揭示了相分离在肿瘤发生、耐药、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同时,文章整合了多种调控因子(如蛋白浓度、翻译后修饰、环境压力等)对LLPS的影响,并通过体外重构、细胞成像、质谱分析等技术手段,验证相分离过程的关键节点。

关键结论与观点

  • 生物分子相分离通过多价相互作用介导无膜区室的形成,影响基因表达、信号传导和代谢重调控。
  • 在癌症中,相分离行为异常,如突变蛋白形成稳定凝聚体,干扰DNA修复、增强免疫逃逸,促进肿瘤进展。
  • 多种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乳酰化、乙酰化)可动态调控凝聚体的形成与稳定性,为靶向干预提供可能。
  • 环境因素(如ATP、代谢物、离子强度)可调节相分离过程,为癌症微环境与代谢治疗提供新思路。
  • 靶向凝聚体的小分子药物正在开发中,可能成为下一代癌症治疗的突破口。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文强调了生物分子相分离在癌症发生与进展中的核心作用,并提出其作为可靶向治疗节点的潜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相分离的病理驱动因子、其在不同肿瘤亚型中的异质性调控机制,以及开发特异性调控相分离的小分子或肽类药物。此外,如何在体内精确调控凝聚体动态性,避免非特异性聚集,仍是临床转化的关键挑战。

 

构建全人源化抗体小鼠模型,支持高亲和力抗体开发,适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与药物筛选。

 

结语
生物分子相分离作为细胞组织与功能调节的重要机制,在癌症中表现出广泛的异常行为,影响多个肿瘤相关通路。本文系统总结了相分离的结构基础、调控因子及其在癌症中的功能机制,强调了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未来,靶向相分离过程的干预策略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方向,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文献来源:
Lan Hu, Zikun Huang, Zhaoyong Liu, and Ying Zhang. Biomolecular phase separation in tumorigenesis: from aberrant condensates to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ies. Molecular Cancer.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生物分子相分离
肿瘤发生
治疗靶点
癌症治疗
基因治疗
赛业生物

上一篇:Molecular Cancer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从肿瘤异质性到个体化治疗

下一篇:Molecular Cancer 氧化应激在肿瘤微环境重塑和治疗前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