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Molecular Cancer
甲状腺癌中外泌体介导的代谢重编程及其对肿瘤进展和微环境重塑的影响

2025-10-11

小赛推荐:

该文献系统总结了甲状腺癌中肿瘤微环境(TME)如何通过外泌体介导的代谢重编程,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耐药性及免疫逃逸。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其携带的蛋白质、miRNA、lncRNA和circRNA等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

 

文献概述
本文《Exosome-mediate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effects on thyroid cancer progression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modeling》,发表于Molecular Cancer杂志,回顾并总结了甲状腺癌(TC)中肿瘤微环境如何通过外泌体调节代谢重编程,从而促进肿瘤进展与免疫逃逸。

背景知识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持续上升。尽管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间变性甲状腺癌(ATC)等亚型仍具有高度恶性、低生存率及治疗耐药性等挑战。肿瘤微环境(TME)通过调控营养、氧气及信号通路,驱动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包括葡萄糖、脂质及氨基酸代谢的异常,这些变化不仅增强肿瘤的生存适应性,也削弱免疫细胞功能,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介质,能够传递代谢相关分子(如蛋白质、miRNA、lncRNA、circRNA等),在TME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系统梳理了外泌体如何调控TC细胞的代谢路径,促进其增殖、转移、耐药及免疫逃逸,为TC的精准诊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潜在靶点。

 

提供肿瘤细胞系的构建与药效评估服务,支持多种肿瘤类型研究,适用于增殖、转移、耐药性等机制探索。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通过文献综述与机制分析,系统总结了外泌体在甲状腺癌微环境中如何介导代谢重编程,调控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耐药性及免疫逃逸。分析了外泌体来源、生物合成路径、内容物(蛋白质、miRNA、lncRNA、circRNA等)及其在不同TC亚型中的功能机制。

关键结论与观点

  • 外泌体通过传递代谢相关蛋白(如SRC、ANXA1)和非编码RNA(如miR-145、miR-146b、miR-222、miR-144、HOXA-AS2、DOCK9-AS2、FALEC、circ-PRKCI、circ-0011290等)影响TC细胞的葡萄糖、脂质和氨基酸代谢,促进其增殖与转移。
  • 外泌体可调控TC细胞中关键代谢酶(如GLUT1、HK2、PFK1、PKM2、LDHB、FASN、ACC、ACLY、SREBPs、HMGCR等),增强糖酵解、脂肪酸合成与谷氨酰胺代谢,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
  • 外泌体促进TC细胞耐药性发展,通过调控药物外排泵(如ABCG2、P-gp)、增强糖酵解与乳酸积累、促进DNA修复与表观遗传修饰等机制,使TC细胞适应治疗压力。
  • 外泌体还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如Treg、巨噬ages)功能,抑制T细胞活性,促进免疫逃逸,形成免疫耐受。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外泌体来源的生物标志物,也为靶向代谢与外泌体信号通路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外泌体在TC微环境中的动态调控机制,并开发基于外泌体的靶向治疗与免疫调节方案。

 

提供多种外泌体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定制服务,包括基因编辑、人源化及免疫缺陷模型,适用于肿瘤微环境与代谢重编程机制研究。

 

结语
外泌体在甲状腺癌中不仅是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媒介,更是代谢重编程与免疫逃逸的重要调控因子。通过其携带的蛋白质和RNA分子,外泌体能够改变TC细胞的能量代谢路径,增强其增殖、侵袭和耐药能力,同时重塑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免疫逃逸。该研究系统性地揭示了外泌体在TC进展中的多重功能,强调了其作为诊断标志物与治疗靶点的潜力。未来,针对外泌体及其内容物的干预策略有望为TC患者,尤其是晚期和放射性碘耐药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文献来源:
Shouhua Li, Hengtong Han, Kaili Yang, Ze Yang, and Yong-xun Zhao. Exosome-mediate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effects on thyroid cancer progression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modeling. Molecular Cancer.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甲状腺癌
外泌体
代谢重编程
肿瘤进展
肿瘤微环境
免疫逃逸

上一篇:Molecular Cancer 克服抗PD-L1免疫治疗耐药:机制、联合策略与未来方向

下一篇: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CDK1通过SOX9-BCL-xL信号轴介导胃癌化疗耐药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