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穿越血脑屏障(BBB),你还需要这些关键小鼠模型!

2025-08-29

近期,血脑屏障(BBB)穿越技术席卷药物开发领域,重磅交易、合作动态和里程碑式研究成果接踵而至,市场热情高涨,需求持续攀升。来看这些引人注目的产业动态:

 

艾伯维(AbbVie)斥资14亿美元收购Aliada Therapeutics,其基于TfR1和CD98hc的递送平台专注于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部疾病[1]

 

葛兰素史克(GSK)与ABL Bio达成合作,共同利用基于IGF1R靶向的BBB穿越平台Grabody-B开发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疗法[2]

 

阿斯利康(AstraZeneca)旗下Alexion以8.25亿美元获得JCR制药JUST-AAV平台的非独占开发权,该平台具备高效跨BBB递送能力,助力基因疗法开发[3]

 

传闻诺华(Novartis)有意收购Avidity Biosciences,该公司以TfR1靶向抗体为基础的AOC治疗平台备受瞩目[4]

 

Apertura Gene Therapy携手Galibra、Emugen等企业,利用TfR1 CapX平台提升基因疗法在脑内的递送效率,以攻克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5]

 

基础研究同样亮点频现!TfR1、CD98hc、RAGE等靶点的BBB递送技术频频登上《Science》等顶尖期刊。罗氏(Roche)的新一代BBB穿透Aβ抗体Trontinemab临床数据耀眼,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注入了新希望[6]

 

血脑屏障

图1 近期血脑屏障(BBB)领域的重磅交易与研究突破 (赛业生物整理)

 

跨BBB药物递送平台正成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治疗的“超级引擎”!接下来,小赛带您深入解析热点研究与技术平台,揭秘药物研发背后的动物模型体系,助您加速跨BBB药物开发。

 

血脑屏障(BBB):大脑的“守护者”与药物递送的“拦路虎”

 

血脑屏障(BBB)由紧密排列的脑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周细胞和基底膜组成,形成一道高度选择性的“防线”,阻挡病原体和毒素入侵大脑,同时维持脑内稳态[7]

 

血脑屏障

图2 血脑屏障(BBB)的基本组成部分(改自Terstappen GC et al., 2021)[7]

 

但这道屏障也让药物递送难上加难!只有少数小分子(分子量<400-600 Da、脂溶性强)能顺利通过,而超过98%的小分子和几乎所有大分子药物(如抗体、核酸)都被挡在门外。外周给药后,大分子生物药进入脑组织的浓度仅为血浆浓度的0.01–0.5%,严重制约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CNS疾病的治疗[7-8]

 

血脑屏障

图3 外周给药的CNS治疗药物在脑部的暴露浓度极低[9]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跨BBB策略,其中非侵入性的受体介导转运(RMT)机制最有前景。理想靶点需在脑内皮细胞高表达、外周低表达,以最小化副作用。目前虽无完美靶点,但TfR1和CD98hc已成为主流焦点。多家药企以此构建平台,如罗氏的Brainshuttle™、Aliada的MODEL®、JCR的J-Brain Cargo®和Denali的ATV。这些平台通常将治疗分子与靶向TfR1或CD98hc的抗体偶联,利用受体的胞吞和转运机制,将药物从血液侧“运”入CNS,从而提升脑部暴露和疗效。

 

血脑屏障

图4 利用RMT机制穿越BBB的候选靶点[10]

 

然而,人鼠蛋白差异使得小鼠模型评估这些疗法变得棘手。例如,许多靶向人TfR1的平台无法与啮齿类TfR1结合,更无法穿越小鼠的BBB[11-12]。因此,需要表达人源TfR1的小鼠模型。为此,赛业生物针对跨BBB研究需求,推出了TfR1、CD98hc、IGF1R和RAGE等靶点人源化模型,助力精准评估这些创新疗法!

 

血脑屏障

 

跨血脑屏障(BBB)递送靶点人源化模型推荐:B6-hTFRC(CDS)小鼠

 

血脑屏障

图5 B6-hTFRC(CDS)小鼠模型:特异表达人源TfR1蛋白,不表达小鼠TfR1蛋白

 

神经退行性疾病:跨BBB递送的最大“战场”

 

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是CNS领域的“重灾区”。目前,大多数跨BBB平台的管线都聚焦于此。例如,罗氏的Brainshuttle™平台开发的Aβ单抗Trontinemab最新临床数据亮眼:最高剂量组91%的受试者在28周内淀粉样蛋白PET评估转为阴性,淀粉样相关成像异常(ARIA-E)发生率<5%,通过预处理方案有效控制了免疫相关反应[5]。这一数据碾压同行,也验证了TfR1靶向跨BBB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巨大潜力[13]

 

血脑屏障

 

此外,其他疗法也积极布局。例如,小核酸药物龙头企业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计划通过TfR1介导的CNS-TRiM™平台,将siRNA扩展到CNS领域,并在多种疾病的临床前模型中验证了概念[14]。Denali Therapeutics的Fc-based Transport Vehicle™ (TV)平台基于TfR1和CD98hc,覆盖AD、PD等常见靶点[15]

 

血脑屏障

图6 Arrowhead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管线布局概况[14]

 

赛业生物深耕CNS疾病研究多年,提供AD、PD、H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遗传或诱导型模型及相关靶点人源化模型,助您高效验证疗效。

 

血脑屏障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模型推荐:Tau人源化系列小鼠

 

血脑屏障

图7 Tau人源化系列模型:携带病理性突变的模型出现过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及行为学异常

 

神经肌肉疾病:TfR1的“肌肉递送”惊喜

 

除了CNS,TfR1在肌肉细胞的高表达也使得其平台能够高效递送到肌肉组织!Dyne Therapeutics的FORCE™平台利用TfR1靶向Fab,实现精准分布。该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灵活选择载荷,针对肌肉疾病根源。目前,其管线覆盖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症1型(DM1)、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的临床项目,以及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和庞贝病的临床前项目[16]。同样,近期传闻将被诺华收购的Avidity Biosciences,其核心的AOC平台同样基于TfR1抗体,将siRNA或PMO偶联物高效递送至肌肉细胞,针对DM1、FSHD和DMD三种罕见肌肉疾病的药物已进入临床开发[17]

 

穿越血脑屏障

图8 Avidity基于TfR1抗体的肌肉疾病治疗AOC药物管线[17]

 

赛业生物开发了包括DMD、ALS、SMA、FSHD和DM1在内的多种肌肉类疾病模型和人源化模型,为肌肉类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支持。

 

穿越血脑屏障

 

肌肉类疾病研究模型推荐:SMA系列人源化疾病模型

 

穿越血脑屏障

图9 不同SMA模型的表型进展对比

 

不止神经肌肉:跨BBB平台赋能自身免疫及其他疾病

 

跨BBB技术的潜力远不止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肌肉疾病!这一平台正加速扩展到脑部B细胞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复杂病症。例如,罗氏将Brainshuttle™平台应用于多发性硬化症(MS)治疗研究,其R6035融合抗CD20抗体与TfR1转运机制,提升了脑部递送效率。相比传统CD20抗体,它更精准、副作用更低,目前已进入I期临床,适用于多种MS亚型[18]。同样,Denali Therapeutics的跨BBB平台覆盖AD、PD,并扩展到酶替代疗法及反义寡核苷酸领域,适应症包括庞贝病等溶酶体贮积症,为多领域治疗带来新可能。

 

穿越血脑屏障

图10 Denali Therapeutics基于其跨BBB递送平台构建了药物类型及治疗领域多样化的管线[16]

 

赛业生物提供包括CD20在内的B细胞相关自身免疫治疗靶点人源化模型,完美适配MS等疗法验证,还提供Gaa KO庞贝病等溶酶体贮积症模型,助力酶替代及基因疗法研发。

 

穿越血脑屏障

 

MS相关研究模型推荐:B6-hCD20人源化小鼠

穿越血脑屏障

图11 B6-hCD20小鼠:特异表达人源CD20蛋白

 

总结

血脑屏障穿越技术正掀起CNS药物革命浪潮!从TfR1、CD98hc等靶点的重磅交易,到AD、PD、MS、肌肉疾病的多领域应用,这些进展不仅验证了RMT机制的潜力,还为大分子药物打开了脑部大门。未来,更多创新疗法将依赖精准动物模型进行概念验证和优化。

 

赛业生物作为模式动物领域的深耕者,已前瞻性地布局了跨血脑屏障研究的“模型工具箱”。我们不仅提供文中所述的TfR1、CD20、htau等明星模型,更构建了覆盖CD98hc、IGF1R、RAGE等热门靶点的人源化小鼠,以及针对AD、PD、SMA、MS等多种适应症的靶点人源化和疾病模型。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系统化的体内药效评估解决方案,扫除您在跨物种转化研究中的障碍,加速您的创新药物研发进程。感兴趣?快联系我们,开启您的BBB突破之旅吧。

靶点人源化模型
B6-hTFRC(CDS)小鼠
血脑屏障

上一篇:甲基丙二酸血症(MMA)的精准治疗之路与小鼠模型的前沿探索

下一篇:当细胞“交通”失序:DNM2基因与罕见肌病CNM的较量

a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