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Molecular Cancer
肿瘤细胞死亡与免疫微环境的交互作用

2025-11-02

小赛推荐:

本综述系统评估了不同调节性细胞死亡(RCD)通路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特别强调了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在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关键角色。研究还探讨了通过RCD诱导的治疗策略,如化疗、放疗、溶瘤病毒和纳米技术平台,如何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并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文章为下一代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概述
本文《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cell death-immune crosstalk in cancer to rewire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发表于Molecular Cancer杂志,回顾并总结了多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CD)机制,包括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铜死亡等,及其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调控作用。研究重点在于肿瘤细胞死亡如何通过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和细胞因子来激活抗肿瘤免疫,并重塑TIME,从而影响免疫治疗效果。文章还探讨了不同RCD通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协同或拮抗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免疫细胞死亡来增强抗肿瘤免疫疗法。

背景知识
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是决定抗肿瘤免疫应答强度和治疗耐药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细胞死亡形式如凋亡通常被认为免疫沉默,但某些化疗药物(如蒽环类药物)可通过诱导免疫原性凋亡释放DAMPs,从而激活树突状细胞(DCs)并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抗肿瘤应答。坏死性凋亡和焦亡则通过释放促炎因子和激活免疫细胞,使TIME从免疫抑制转向免疫刺激,提高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敏感性。铁死亡和铜死亡则通过脂质过氧化和金属离子积累诱导免疫激活,但同时也可能促进免疫抑制细胞(如Treg、MDSC)的募集,影响治疗效果。文章还讨论了PANoptosis(多种细胞死亡程序的整合)和NETosis(中性粒细胞死亡释放NETs)在肿瘤免疫中的新兴角色,为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提供肿瘤细胞系的体内移植药效模型构建服务,涵盖多种接种方式,如皮下、静脉或原位接种,支持IND申报和药效评估。

 

研究方法与实验
文章系统分析了不同调节性细胞死亡(RCD)通路的分子机制及其在TIME中的作用,包括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和铜死亡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分子(如Caspase、RIPK1/RIPK3、GSDMD、GPX4、CTR1等)。研究还评估了不同死亡形式如何通过释放DAMPs(如CRT、HMGB1、ATP)和促炎因子(如IL-1β、IL-18)来影响DC成熟、T细胞激活及NK细胞功能。此外,作者还探讨了纳米材料、溶瘤病毒、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治疗策略如何与RCD通路协同作用,增强抗肿瘤免疫。研究还分析了多种动物模型和体外系统中诱导RCD的实验方法及其对免疫细胞浸润和功能的影响。

关键结论与观点

  •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通过释放DAMPs(如CRT、HMGB1、ATP)激活DC并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抗肿瘤应答
  • 坏死性凋亡通过RIPK1-RIPK3-MLKL通路释放促炎因子,增强T细胞浸润并抑制Treg和MDSC功能
  • 焦亡通过GSDMD介导的膜孔形成和IL-1β/IL-18释放,促进抗肿瘤免疫并减少免疫抑制
  • 铁死亡通过脂质过氧化和ROS积累影响DC抗原呈递及T细胞功能,同时在特定模型中可增强抗肿瘤免疫
  • 铜死亡通过破坏线粒体功能并释放促炎信号,促进DC成熟和CD8+T细胞激活,与抗PD-L1抗体协同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 PANoptosis整合多种死亡程序,增强TIME免疫原性并对抗免疫逃逸
  • 不同RCD通路的调控可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提供协同治疗机会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为基于RCD通路的精准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框架,尤其在克服免疫治疗耐药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未来研究应聚焦于不同肿瘤类型中RCD的动态调控机制、DAMP释放的时空特征及免疫细胞死亡的干预策略,以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此外,纳米技术和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在调控RCD中的应用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提供多种肿瘤免疫治疗相关动物模型,包括自发肿瘤模型、移植模型及基因编辑模型,支持免疫治疗药物评估与机制研究。

 

结语
本研究全面总结了调节性细胞死亡(RCD)通路在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重塑中的作用,强调了ICD、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和铜死亡在激活抗肿瘤免疫中的机制差异及治疗潜力。通过调控不同死亡通路,可有效增强树突状细胞成熟、T细胞浸润及NK细胞功能,同时抑制免疫抑制细胞(如Treg、MDSC)的积累,从而提升免疫治疗响应。研究还指出,尽管RCD在理论上有巨大潜力,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需优化其特异性及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协同作用。这些发现为开发新一代基于细胞死亡调控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文献来源:
Haixia Zhang, Shizhen Li, Siyang Liu, Minghua Yang, and Pan Chen.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cell death-immune crosstalk in cancer to rewire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Molecular Cancer.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
调节性细胞死亡
抗肿瘤免疫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细胞系

上一篇: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 PSMA靶向CAR-M疗法驱动糖酵解重编程以增强前列腺癌免疫治疗

下一篇:Molecular Cancer Caveolin-1在迁移与转移中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