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 Care
妊娠与产后1型糖尿病女性的视网膜病变风险研究
小赛推荐:
该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比了妊娠期与非妊娠期1型糖尿病女性的视网膜病变进展风险,发现两者在进展至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无显著差异。这为临床筛查频率的优化提供了新的依据,可能影响国际妊娠期糖尿病视网ectomy指南。
文献概述
本文《Sight-Threatening Diabetic Retinopathy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A Nationwide Matched-Cohort Study》,发表于《Diabetes Care》杂志,回顾并总结了1型糖尿病女性在妊娠期及产后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情况。文章基于丹麦全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登记数据库(DiaBase)进行匹配队列研究,纳入1,041名妊娠期女性及1,041名非妊娠对照,观察其在妊娠前后及产后36个月内的视网膜激光治疗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抗-VEGF注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妊娠期女性与非妊娠对照在进展至威胁视力的视网膜病变方面无显著差异,且与基线HbA1c及胰岛素泵使用无关。这表明,当前妊娠期筛查频率可能无需如先前推荐般频繁,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支持。
背景知识
糖尿病视网ectomy(DR)是1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尤其在妊娠期间可能迅速进展,导致视力丧失。历史上,妊娠被认为会加速DR进展,部分研究建议避免或终止妊娠以防止DR恶化。然而,近年来随着血糖控制技术的提升,如胰岛素泵和连续血糖监测,DR的妊娠期管理策略已发生改变。尽管如此,当前国际指南仍推荐妊娠期女性接受频繁视网膜筛查,但缺乏高质量队列研究支持这一策略。本研究通过全国登记数据,首次在匹配DR水平的基础上,比较妊娠与非妊娠女性在DR治疗和进展上的差异,填补了现有研究空白,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采用全国登记匹配队列设计,纳入2013–2022年间在丹麦全国范围内分娩的1,041名1型糖尿病妊娠女性,并与1,041名非妊娠1型糖尿病女性进行1:1匹配,匹配变量为视网膜病变基线水平。数据来源于多个国家级登记系统,包括DiaBase视网膜病变筛查数据库、丹麦国家患者登记系统(DNP)、国家处方登记系统及实验室结果登记系统。研究评估的主要终点为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PRP)或抗-VEGF注射治疗的DR发生率,次要终点包括DR进展至增殖性病变、DR的任意进展或回归、DME的发生与消退等。
关键结论与观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全国数据,表明对于1型糖尿病合并轻度或无DR的妊娠女性,可能无需如现行指南推荐的频繁视网膜筛查。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评估不同DR亚型(如非增殖性与增殖性)在妊娠期的进展风险,并探索筛查间隔优化方案。此外,可结合现代血糖控制技术(如闭环系统)研究其对DR进展的长期影响,以进一步细化临床管理策略。
结语
本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系统评估了1型糖尿病妊娠女性与非妊娠女性在视网膜病变治疗与进展上的风险。结果表明,妊娠并未显著增加DR治疗需求或进展至增殖性视网ectomy的风险,提示当前妊娠期筛查指南可能过于保守。基于该研究结果,丹麦已更新其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建议1型糖尿病女性仅在早期妊娠进行一次筛查,仅当首次筛查发现DR时才进行二次筛查。这一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可能推动国际指南的更新,以减少不必要的筛查频率,同时确保高危人群的及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