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Immunother Cancer
免疫治疗与乐伐替尼在肝癌中的应用对比
小赛推荐:
本文系统回顾了免疫治疗与乐伐替尼在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汇总了多项真实世界研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异质性与混杂因素,强调需要前瞻性、病因分层的研究以优化个体化治疗策略。
文献概述
本文《Immunotherapy versus lenvatinib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need for granular data and prospective validation》,发表于《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杂志,回顾并总结了肝细胞癌(HCC)系统治疗中免疫治疗与乐伐替尼的疗效对比。研究基于回顾性分析与真实世界数据,发现两者在不同病因亚型中疗效存在差异,但因数据缺乏标准化及混杂因素较多,结论仍需进一步验证。
背景知识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超过7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需系统治疗。乐伐替尼(lenvatinib)作为多激酶抑制剂,曾广泛用于一线治疗,尤其适用于非病毒性肝病相关HCC。近年来,免疫治疗如atezolizumbid-bevacizumab和STRIDE方案(durvalumab plus tremelimumab)在病毒性HCC中显示出良好疗效,改变了晚期HCC的治疗格局。尽管已有多个研究对比两者疗效,但研究设计异质性大、临床变量缺失、混杂因素未完全校正,使得结果解读受限。因此,亟需前瞻性、病因分层的临床研究以优化治疗策略,满足个性化医学需求。
研究方法与实验
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关键词“immunotherapy”或“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与“lenvatinib”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5年6月30日。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参考列表以补充研究。两名独立研究人员筛选文献标题与摘要,并进行数据提取。最终纳入多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与真实世界分析,包括Rimini等及Ahn等研究。
关键结论与观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文强调在晚期肝癌治疗中,免疫治疗与lenvatinib的疗效存在病因依赖性,但现有回顾性研究受限于临床变量不全、治疗方案异质性强、残余混杂等因素。未来应开展病因分层、前瞻性临床研究,以更精确指导个体化治疗。同时,应进一步探索治疗组合、优化生物标志物筛选与免疫治疗耐药机制,以提升疗效预测与治疗响应率。
结语
本文系统分析了免疫治疗与lenvatinib在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尽管部分研究提示免疫治疗在病毒性肝癌中更具优势,而lenvatinib在非病毒性肝病中表现更优,但研究间设计异质性强、关键临床变量缺失,限制了结论的普适性。作者呼吁开展前瞻性、病因分层的临床研究,以获取更精确疗效数据,优化个体化治疗策略。此外,研究还指出当前比较研究中存在残余混杂因素,如肝功能评分、PS状态等,需更严格控制。未来,结合真实世界数据与前瞻性研究,有望进一步厘清不同治疗方案的适用人群,为晚期HCC治疗提供更高证据等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