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长期暴露于野火烟雾显著增加老年人心力衰竭风险
小赛推荐:
该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队列中评估野火烟雾PM2.5长期暴露与老年人心力衰竭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野火源PM2.5的毒性高于其他来源PM2.5,且女性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人群风险更高,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环境健康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文献概述
本文《Long-Term Wildfire Smoke Exposure and Increased Risk of Heart Failure in Older Adults》,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杂志,回顾并总结了野火烟雾来源的PM2.5对美国老年人心力衰竭(HF)风险的长期影响。研究使用了近2200万份Medicare数据,结合高分辨率暴露模型,发现长期暴露于野火烟雾PM2.5与心力衰竭发病率显著相关,且在女性及低收入群体中更为显著。
背景知识
心力衰竭(HF)是全球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持续上升。PM2.5是全球环境相关死亡的最主要风险因素,而野火源PM2.5因化学成分复杂、氧化应激强,可能具有更高的心血管毒性。近年来,野火频率和强度上升,已成为全球健康挑战。尽管已有研究评估短期野火暴露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但长期心血管效应仍缺乏大规模证据。本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首次利用全国性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模型精确区分烟雾与非烟雾来源PM2.5,系统评估其对HF的长期影响。此外,研究还探讨了社会脆弱性在野火健康效应中的调节作用,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设计,纳入2007年至2018年间的美国Fee-for-Service Medicare受益人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高分辨率(1×1 km)的野火烟雾PM2.5和非烟雾PM2.5暴露模型,并与ZIP代码级居住信息匹配,计算2年移动平均暴露浓度。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PM2.5暴露与HF发病风险的关联,调整个体人口学和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还评估了每年野火烟雾暴露超过1 μg/m³和2.5 μg/m³的天数与HF风险的关系,并通过亚组分析考察性别、收入、社会经济地位(SES)等因素对暴露效应的调节作用。
关键结论与观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强调了野火烟雾PM2.5相较于其他来源PM2.5的更高心血管毒性,提示应加强环境监测与公共卫生干预,特别是对女性和低SES群体。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野火PM2.5化学成分的生物学机制,以及其在不同气候、植被燃烧类型下的差异。政策制定应关注社会脆弱性与环境暴露的交互作用,推动环境正义与健康公平。
结语
本研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系统评估了长期野火烟雾PM2.5暴露与老年人心力衰竭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野火烟雾PM2.5暴露与HF发病风险上升显著相关,且在女性、低收入和弱势群体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对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环境干预措施设计及心血管疾病预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