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青光眼研究新视角:正常眼深部视神经乳头形态对筛板结构的影响

2025-08-03

小赛推荐: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健康眼中深部视神经乳头结构与筛板(LC)形态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后部巩膜结构、Bruch膜区及轴性长度对LC曲率、前筛板厚度及LC深度的新颖影响。研究采用扫频源OCT(SS-OCT)技术,提供更清晰的深部ONH结构成像,为青光眼早期诊断及病理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文献概述
本文《Effect of Deep Optic Nerve Head Morphology on Lamina Cribrosa and Peripapillary Scleral Configurations in Healthy Eyes》,发表于《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回顾并总结了健康眼中深部视神经乳头(ONH)结构与筛板(LC)及周边巩膜(pSc)形态的关系。研究纳入205只健康眼,通过多变量线性混合模型分析LC曲率指数、前筛板厚度(PLT)、周边巩膜角度及LC深度(LCD)的影响因素,强调了LC形态变化与ONH深部结构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背景知识
青光眼是全球主要不可逆致盲疾病,筛板(LC)被认为是开角型青光眼(OAG)主要损伤部位。LC作为ONH中轴支撑结构,其形态变化与青光眼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OCT技术发展,尤其是扫频源OCT(SS-OCT)对LC及ONH深部结构成像能力增强,研究者可更精准量化LC曲率、深度及pSc形态。然而,LC形态受多种结构影响,如Bruch膜开口(BMO)、巩膜管(ASCO)尺寸、周边脉络膜厚度(pChT)及轴性长度(AXL),这些结构本身亦与青光眼病理变化相关。因此,区分健康眼与青光眼LC形态差异需综合评估ONH深部结构变化,避免混淆因素。本研究通过控制多种深部ONH结构,揭示健康眼中LC形态决定因素,为青光眼LC变化提供结构背景,有助于提升早期诊断准确性。

 

眼科疾病模型构建:提供基因编辑类小鼠模型,涵盖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支持从模型构建到表型分析的全流程服务。可定制特定基因突变或过表达小鼠,助力眼科疾病机制解析及药物开发。

 

研究方法与实验
本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纳入141名受试者的205只健康眼,使用SS-OCT(DRI OCT Triton)进行ONH成像,包括6.0×6.0 mm乳头扫描、24线BMO中心径向扫描及12.0×9.0 mm广域扫描。研究者手动测量视盘面积、Bruch膜开口(BMO)、前巩膜管开口(ASCO)及周边脉络膜厚度(pChT)等参数。LC曲率指数(LC-GSI)、前筛板厚度(PLT)、LC深度(LCD)及周边巩膜(pSc)角度由AI软件自动识别并重建三维结构。研究采用多变量线性混合模型分析LC形态与年龄、性别、眼压(IOP)、AXL、BMO最小视神经乳头宽度(BMO-MRW)、ASCO面积、PPZ+BM/–BM区、pChT等变量的关系。根据中位AXL分组进行亚组分析,以评估不同AXL范围对LC形态的影响。

关键结论与观点

  • LC曲率较平坦与较大的PPZ–BM区、较长AXL及较浅LCD显著相关(P = 0.002、0.015、0.042)
  • 在AXL ≤ 24.6 mm眼中,LC曲率主要受BMO-MRW、ASCO面积及pSc角度影响(P = 0.006、0.012、0.018)
  • 前筛板厚度(PLT)与薄BMO-MRW、大ASCO面积及年轻年龄显著相关(P < 0.001)
  • 周边巩膜(pSc)角度随AXL延长及PPZ+BM区扩大而更陡(P < 0.001)
  • LC深度(LCD)受厚pChT、薄BMO-MRW及小ASCO面积影响,呈正相关(P < 0.001)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首次全面校正深部ONH结构后揭示健康眼LC形态的决定因素,强调在评估LC变化时需综合考虑ONH深部结构及PPZ+BM/–BM区。未来研究可结合纵向追踪,明确这些结构变化与青光眼进展的因果关系,为临床提供结构性生物标志物。此外,研究结果提示LC形态具有AXL依赖性,因此在不同种族或屈光状态人群中需谨慎解释LC变化,避免误判为病理性改变。

 

OCT及活体成像服务:提供专业的眼部活体成像检测,包括视网膜显微成像、视网膜电图(ERG)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支持眼科疾病模型的组织获取与分子检测,助力基因治疗及药物研发的疗效评估。

 

结语
本研究通过SS-OCT高精度成像,系统分析健康眼深部ONH结构与LC形态的关系,发现LC曲率、PLT、pSc角度及LCD均与多个结构参数显著相关。这些发现强调在青光眼诊断中需综合评估LC及周边结构,避免单一参数误判。研究为青光眼早期结构变化识别提供理论依据,并提示未来可深入探索这些结构在青光眼进展中的动态变化及种族、性别差异影响。此外,研究结果可为动物模型构建及LC相关青光眼机制研究提供结构参考,助力靶向治疗策略开发。

 

文献来源:
Nobuko Enomoto, Hitomi Saito, Makoto Araie, Linda M Zangwill, and Robert N Weinreb. Effect of Deep Optic Nerve Head Morphology on Lamina Cribrosa and Peripapillary Scleral Configurations in Healthy Eyes.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青光眼研究
视神经乳头
筛板结构
眼科模型
基因编辑小鼠
视网膜病变

上一篇: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ENO1功能障碍加剧氧化应激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

下一篇: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Achromobacter in the Conjunctival Sac Microbiota: Potential Association With Acanthamoeba Keratitis Related to Orthokeratology Lenses

a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