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引人注目的文章:肢端黑色素瘤中的真菌组特征

2025-07-25

小赛推荐:

本研究首次系统性分析了肢端黑色0.001*黑色素瘤(AM)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真菌群落的组成、丰度及与免疫浸润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发现真菌组可作为AM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揭示了真菌-细菌互作网络的复杂性,为未来AM微生态研究提供新方向。

 

文献概述
本文《癌症真菌组在肢端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特征》,发表于《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杂志,回顾并总结了肢端黑色素瘤(AM)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真菌群落的组成差异、丰度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研究还评估了真菌-细菌互作模式,并探讨了其在AM中的潜在作用,为理解肿瘤微生态提供了新视角。

背景知识
近年来,肿瘤相关微生物组的研究逐渐成为癌症微环境研究的热点,其中真菌组的调控作用在肿瘤发生、免疫逃逸及治疗反应中具有潜在意义。然而,与细菌相比,真菌在肿瘤中的研究仍处于早期,主要由于其生物量低、检测难度大。肢端黑色素瘤(AM)是一种特殊亚型,常见于手掌、足底等非暴露部位,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微环境及微生物组密切相关。尽管已有研究揭示微生物组在胃癌、肺癌等肿瘤中的作用,AM中真菌组的特征仍未知。本研究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提供了AM真菌组的初步图谱,并揭示其与免疫细胞浸润、临床特征的关联,为AM的微环境复杂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构建精准疾病模型,探索基因功能、疾病机制与药物筛选,提供从模型构建到表型分析的一站式服务,助力肿瘤、遗传病、免疫疾病等研究。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纳入89例新诊断AM患者,采集肿瘤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样本,并排除复发、感染、其他恶性肿瘤患者。通过ITS2测序分析真菌组,并结合FISH和mIF染色验证特定真菌的定位和丰度。利用SourceTracker分析真菌来源,发现约61.9%的真菌来自癌旁组织,而38%来源未知。研究进一步采用LASSO回归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真菌,结合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并通过网络分析探索真菌-细菌互作模式。

关键结论与观点

  • AM肿瘤组织中的真菌组与癌旁组织存在显著差异,包括更高的Ascomycota/Basidiomycota(A/B)比例、特异性富集Cordycipitaceae、Cladosporiaceae等家族,以及Simplicillium lamellicola、Aspergillus glabripes等特异性真菌。
  • 某些真菌如Endocarpon的高丰度与较长总生存期(OS)显著相关(HR=0.16,p<0.001),而Irpex lacteus和Fusarium sambucinum的高丰度则与较差OS相关。
  • 免疫组化分析显示,CD68高表达样本中真菌多样性更高,且Endocarpon丰度显著升高。β-glucan信号在巨噬细胞表面富集,提示真菌可能被巨噬细胞吞噬或识别。
  • 真菌与细菌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但种内互作以正向为主,提示AM中存在复杂的微生物互作网络,可能影响微环境稳态。
  • Aspergillus在AM组织中富集,提示其可能作为诊断标志物,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首次系统性描绘了AM真菌组的特征,并揭示其与免疫细胞、临床参数及细菌组的复杂互作关系。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真菌组在AM免疫治疗中的调节作用,或开发针对特定真菌的靶向干预策略,为癌症微生态治疗提供新思路。

 

深入解析免疫细胞与微生物互作关系,提供免疫表型分析、细胞因子检测、肿瘤微环境研究等服务,支持肿瘤免疫学、感染免疫及自身免疫疾病机制研究。

 

结语
本研究首次在肢端黑色素瘤中系统分析了肿瘤相关真菌组的特征,揭示其在诊断和预后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多组学分析,研究发现真菌组与免疫微环境及临床特征的显著关联,为理解AM的微ecology提供基础。未来可结合功能实验及更大队列验证真菌组的临床应用潜力,并探索其在免疫治疗耐药、微环境重塑中的机制。

 

文献来源:
Rong Huang, Xinyu Su, Jiayu Wang, Ziyao Xie, and Zhengyun Zou. Characteristics of cancer mycobiome in patients with acral melanoma.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肢端黑色素瘤
真菌组
免疫微环境
肿瘤微生态
诊断标志物
预后指标

上一篇: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靶向Galectin-9联合EGFR抑制剂克服免疫逃逸机制

下一篇: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靶向TNF-NTF的CAR-T细胞疗法在AML及实体瘤中的治疗潜力

a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