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小分子抑制Hippo通路促进视网膜色素上皮再生
小赛推荐:
本研究首次通过小分子Lats激酶抑制剂(LKI)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再生,为干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治疗提供潜在新策略。
文献概述
本研究评估了小分子Lats激酶抑制剂(LKI)对Hippo通路的抑制是否能诱导RPE再生。研究团队在体外使用划痕损伤模型和Ki67、EdU等增殖标记检测LKI对RPE修复的影响,并在荷兰垂耳兔模型中进行激光诱导RPE损伤,随后进行LKI玻璃体内注射,结合眼底摄影和OCT追踪RPE恢复情况。
背景知识
干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占所有AMD病例的90%,目前尚无有效逆转疗法。哺乳动物视网膜缺乏再生能力,而低等脊椎动物可通过Müller胶质细胞和RPE增殖实现再生。Hippo信号通路是哺乳动物视网膜再生的关键抑制因子,其核心激酶Lats1/2通过磷酸化Yap蛋白抑制细胞增殖。靶向抑制Hippo通路可能激活RPE和Müller细胞的再生潜能,为干性AMD提供治疗方向。
研究方法与实验
在体外,研究使用原代人胎儿RPE和iPSC来源的RPE细胞培养单层,并通过Woundmaker工具制造划痕损伤模型。LKI处理后,使用EdU标记增殖细胞,并通过QuPath进行划痕面积定量分析。在体内,荷兰垂耳兔接受激光诱导的RPE损伤,随后单次玻璃体内注射LKI或对照药物,并在1周和4周后进行眼底成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
通过Ki67和Sox2标记评估RPE和Müller细胞增殖,并结合PAX6、OTX2和ZO1评估细胞命运。GFAP表达分析用于评估胶质细胞反应性,排除病理性胶质增生。统计分析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评估LKI处理对伤口愈合和细胞增殖的影响。
关键结论与观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首次证明小分子LKI在体外和体内模型中可有效激活RPE再生,且无显著毒性。未来需进一步评估LKI在多种动物模型中的系统性吸收、最佳剂量和视觉功能恢复效果,以推动其临床转化。该策略有望为干性AMD提供非侵入性再生疗法,避免干细胞移植的复杂性和免疫排斥问题。
结语
本研究确立了Hippo通路作为RPE再生的关键靶点,并通过小分子LKI成功诱导体外和兔模型中的RPE修复。结果表明,LKI处理在损伤区域特异性激活RPE和Müller细胞增殖,且在1周后达到高峰,4周后增殖信号消失,RPE结构稳定。GFAP表达分析进一步确认LKI未引发病理性胶质增生,支持其作为安全诱导再生的手段。未来研究需在更复杂动物模型中验证LKI的再生效果,探索其在人类视网膜疾病中的转化潜力,为干性AMD提供新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