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cular Cancer
FABP1+ 肾透明细胞癌通过PLG-PLAT轴驱动血管新生
小赛推荐:
本研究结合单细胞多组学与空间转录组技术,揭示FABP1+肾癌细胞通过PLG-PLAT轴与内皮细胞互作,促进血管生成,且靶向该轴可能提升TKI治疗敏感性。
文献概述
肾透明细胞癌(ccRCC)具有较差预后,且与脂肪酸代谢重编程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与空间转录组分析,鉴定FABP1+肿瘤细胞在RCC中的独特代谢与血管生成特征。
背景知识
肾细胞癌(RCC)是起源于肾上皮的常见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发病例超43万。ccRCC占RCC的75%,预后最差。研究显示,脂肪酸代谢重编程在RCC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研究方法与实验
1. 采用scRNA-seq与空间转录组测序数据,来自GEO与TCGA数据库,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FABP1+ RCC细胞的代谢与信号通路特征。
2. 通过CNV分析与伪时间轨迹分析,解析FABP1+与FABP1- RCC细胞的分化轨迹差异,并进行受体-配体互作网络分析。
3. 使用qRT-PCR、IHC与细胞实验(Transwell、管形成)验证FABP1在RCC组织与细胞模型中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4. 在动物模型中过表达或敲低FABP1,观察其对RCC进展与转移的影响,并测试联合靶向FABP1与PLG的治疗策略。
关键结论与观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首次揭示FABP1+ RCC细胞通过PLG-PLAT轴激活血管生成,为RCC的代谢重编程与微环境调控提供新视角。靶向该功能轴可能为TKI耐药提供解决方案,未来可结合多组学与空间解析技术深入探索FABP1调控网络。
结语
FABP1+ RCC细胞具有独特的脂肪酸代谢与促血管生成能力,其与内皮细胞的空间共定位及PLG-PLAT信号轴的激活提示其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通过多组学整合与功能验证,系统性揭示FABP1在RCC中的促癌机制,并提出靶向该轴可作为增强TKI疗效的策略,为RCC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与干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