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Nature Microbiology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型抗菌肽发现

2025-11-04

小赛推荐: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训练蛋白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方法,用于高效挖掘和生成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抗菌肽,有效对抗耐药菌株,并在动物模型中验证其安全性与疗效,为下一代抗生素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概述
本文《A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roach for the discovery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发表于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回顾并总结了通过科学语言模型进行迁移学习,实现抗菌肽(AMP)的高通量挖掘与生成,并验证其对耐药菌株的抗菌活性及安全性。文章进一步比较了挖掘和生成策略在抗菌活性、细胞毒性及抗药性方面的表现,为新型抗生素开发提供了有效路径。

背景知识
抗菌肽(AMPs)因其广谱抗菌活性、快速杀菌机制及较低耐药性发展风险,成为抗生素耐药危机下具有潜力的候选药物。然而,天然来源的AMP挖掘受限于序列多样性,而生成模型则可能提供更广泛的候选库。本研究基于预训练蛋白语言模型(ProteoGPT)构建多个子模型(AMPSorter、BioToxiPept、AMPGenix),形成高效AMP筛选与生成流程。研究重点包括CRAB(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病原体,同时验证模型生成的AMP在体外及体内模型中的表现。研究还分析了AMP作用机制,如细胞膜破坏与去极化,为耐药菌治疗提供新靶点。

 

提供高通量筛选及AMP候选验证服务,支持从序列挖掘到动物模型构建的全流程研究,确保AMP筛选与体内药效验证的高效对接。

 

研究方法与实验
本研究采用预训练与迁移学习策略,利用UniProtKB/Swiss-Prot数据库中的高质量蛋白序列构建ProteoGPT模型,通过AMPSorter和BioToxiPept实现AMP筛选与细胞毒性评估,再通过AMPGenix进行序列生成。随后,筛选出的AMP在体外和体内感染模型中进行抗菌活性、细胞毒性及抗耐药性验证。研究还结合扫描电镜、荧光探针及转录组分析,深入探讨AMP的作用机制。

关键结论与观点

  • AMPSorter在基准测试中达到0.97 AUC和0.96 AUPRC,优于现有AMP分类模型,具备高精度筛选能力。
  • BioToxiPept在识别细胞毒性方面表现优异,AUC达0.92,显著减少假阴性,提高筛选效率。
  • AMPGenix通过控制温度参数生成多样化AMP序列,其生成的g_AMPs在体外及体内实验中表现强效抗菌活性,且不易诱导耐药性。
  • 筛选出的AMP在体外实验中对CRAB、MRSA及C. albicans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部分MIC值低至1 μg/ml。
  • 在体内模型中,g_AMP42和m_AMP76抗菌效果优于多粘菌素B和万古霉素,且对肠道菌群无明显破坏。
  • 研究揭示AMP作用机制主要为细胞膜破坏与去极化,同时影响脂多糖合成、生物膜形成等基因表达。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展示了生成式AI在抗菌肽开发中的巨大潜力,为解决抗生素耐药危机提供了新工具。未来可进一步优化模型以提升生成序列的稳定性与活性,并拓展至其他抗菌分子的高效挖掘。

 

提供AMP作用机制研究及抗菌药物开发相关动物模型构建与表型分析服务,涵盖肠道菌群、免疫系统及感染模型,助力新型抗生素的临床前验证。

 

结语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抗菌肽挖掘与生成框架,成功识别并验证了多个高效抗耐药菌的AMP候选分子。研究不仅展示了AI在药物发现中的创新性应用,也为下一代抗生素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与方法参考。

 

文献来源:
Yihui Wang, Lanlan Zhao, Ziyun Li, Guoping Zhao, and Lei Zhang. A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roach for the discovery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Nature Microbiology.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抗菌肽
抗菌活性
耐药菌
生成式人工智能
抗菌药物
AMP

上一篇:Bone Research 智能微结构材料在骨关节炎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Nature Microbiology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型抗菌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