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active Materials
巨噬细胞膜仿生纳米颗粒协同增强胞葬作用和胆固醇外排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小赛推荐: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负载视黄酸的巨噬细胞膜仿生纳米颗粒(R@MLP),通过同步阻断CD47-SIRPα信号轴和促进胆固醇外排,显著提升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和抗炎表型转化,从而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抗炎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文献概述
本文《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efferocytosis and cholesterol efflux via macrophage biomimetic nanoparticle to attenuate atherosclerosis progression》发表于《Bioactive Materials》杂志,回顾并总结了通过仿生纳米技术增强巨噬细胞胞葬功能和胆固醇外排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炎症状态的策略。文章系统评估了该方法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并探讨了其机制与应用前景。
背景知识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斑块中凋亡细胞的异常积累,导致继发坏死和炎症加剧。CD47-SIRPα信号轴作为巨噬细胞的“不要吃我”信号,通常在凋亡细胞表面高表达,从而抑制其被及时清除。目前已有研究通过阻断该信号轴增强胞葬作用,但因巨噬age承受巨大胆固醇负担,单靠胞葬增强疗法效果受限。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CD47-SIRPα阻断与胆固醇外排促进的双效策略,以期在不加重系统脂质代谢负担的前提下,实现更有效的斑块稳定化和炎症缓解。研究采用巨噬细胞膜包覆的仿生纳米颗粒,负载视黄酸以激活LXR通路,从而上调ABCA1和ABCG1表达,促进胆固醇外排,同时保留膜表面粘附分子和SIRPα,实现靶向斑块的高效递送。实验在ApoE−/−小鼠模型中验证了该策略的靶向性、胞葬促进作用和胆固醇代谢调节能力,最终显著减少斑块面积并提高纤维帽厚度,表明其良好的抗炎与斑块稳定化效果。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团队从Raw264.7细胞中分离巨噬细胞膜,并通过薄膜水化与挤出法制备负载视黄酸的仿生纳米颗粒(R@MLP)。该纳米颗粒表面保留了巨噬细胞膜上的粘附分子和SIRPα蛋白,以阻断CD47-SIRPα信号轴,同时通过视黄酸激活LXR,促进ABCA1和ABCG1的表达,从而增强胆固醇外排。在ApoE−/−小鼠模型中,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评估R@MLP在体内的靶向性、胞葬效率、胆固醇代谢及斑块病理变化。
关键结论与观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仿生纳米颗粒,通过双重机制协同增强胞葬作用和胆固醇外排,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未来可进一步评估该纳米颗粒在大型动物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与安全性,探索局部导管递送以提升斑块靶向性,减少系统暴露,从而推动其临床转化。
结语
本研究通过构建负载视黄酸的巨噬细胞膜仿生纳米颗粒(R@MLP),成功实现了对CD47-SIRPα信号轴的有效阻断和胆固醇外排通路的协同激活,从而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减少斑块内凋亡细胞堆积,降低炎症水平,并改善斑块稳定性。该策略在ApoE−/−小鼠模型中展现出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且无明显全身毒性,提示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转化潜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纳米颗粒的递送方式,探索局部给药策略以提高靶向性,减少系统暴露,同时验证其在更复杂疾病模型中的治疗效果,为开发新一代抗炎纳米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