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ocrine Pathology
靶向术前琥珀酸预测转移风险的新模型P-SMART
小赛推荐:
本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琥珀酸作为术前生物标志物在副神经节瘤转移风险评估中的潜力,并开发了P-SMART评分模型,结合肿瘤位置、大小和琥珀酸水平,显著优于现有ASES评分。该模型为临床优化影像检查策略、减少辐射暴露和个性化随访方案提供了新工具。
文献概述
本文《Presurgical Succinate MetAstatic Risk Tool (P-SMART) in Paragangliomas》,发表于《Endocrine Pathology》杂志,回顾并总结了琥珀酸在副神经节瘤(PGLs)转移风险预测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术前风险评估工具P-SMART。文章通过分析70例PGL患者数据,发现琥珀酸水平在Cluster 1基因变异、肾上腺外定位和转移性病变中显著升高,并构建了结合琥珀酸、肿瘤大小和定位的评分系统。该工具在预测转移方面显示出优于现有ASES评分的诊断性能。
背景知识
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约70%的病例与遗传突变相关。根据驱动基因的分子特征,PGLs被分为三个主要分子簇:Cluster 1(假性缺氧相关)、Cluster 2(激酶信号通路)和Cluster 3(Wnt信号)。Cluster 1变异,尤其是SDHB突变,与更高的转移风险和较差预后相关。目前临床评估转移风险主要依赖影像学、生化标志物和组织学评分(如PASS、GAPP),但尚无可靠术前无创标志物。琥珀酸是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已知在SDH缺陷性肿瘤中积累,但其作为术前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尚未广泛验证。本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首次将琥珀酸水平纳入术前风险评估体系,并开发P-SMART评分,为临床优化影像检查策略和术后随访提供新思路。
研究方法与实验
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纳入2006-2023年间在佛罗伦萨大学医院确诊的70例PGL患者。收集临床、生化、影像和遗传数据,琥珀酸水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Cluster 1基因变异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或靶向NGS。通过ROC曲线分析琥珀酸对Cluster 1和转移性疾病的预测效能,并构建多参数逻辑回归模型,开发P-SMART评分。该评分系统包含三个术前可获取参数:肾上腺外定位(3分)、肿瘤直径≥7cm(3分)和琥珀酸≥8.95 µM(3.5分)。
关键结论与观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首次将琥珀酸纳入术前风险评估体系,提出P-SMART评分模型,为临床提供可操作的转移风险分层工具。该评分可能优化影像检查策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并指导术后随访强度。未来需更大规模前瞻性研究验证其诊断效能,并探索其在不同种族或治疗队列中的适用性。此外,琥珀酸作为代谢标志物的机制研究及与其他分子特征的整合分析仍需进一步探索。
结语
本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琥珀酸作为副神经节瘤术前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并开发了P-SMART评分系统。研究显示琥珀酸水平在Cluster 1基因变异和转移性PGL患者中显著升高,且P-SMART评分在预测转移方面表现出良好诊断效能(AUC 0.891)。该评分结合了术前可获取的肿瘤位置、大小和琥珀酸水平,优于现有ASES评分。尽管研究受限于样本量和回顾性设计,但结果提示琥珀酸可作为辅助风险评估工具,优化影像策略和术后随访方案。未来研究应验证评分在不同人群中的泛化能力,并结合其他代谢或分子标志物提升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