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active Materials
双功能纳米酶微针贴片用于牙周炎治疗
小赛推荐:
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微针贴片的双功能纳米酶递送系统,实现抗菌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NETs)降解的双重治疗效果。通过结合纳米材料与微针技术,该研究为牙周炎治疗提供了创新策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治疗潜力。
文献概述
本文《Dual nanozymes-loaded core-shell microneedle patches with antibacterial and NETs-degradation bifunctional properties for periodontitis treatment》,发表于《Bioactive Materials》杂志,回顾并总结了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及当前治疗方式的局限性,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针贴片的双功能纳米酶递送系统,用于同时实现抗菌和NETs降, 并且通过体内实验验证其治疗效果。
背景知识
牙周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和免疫反应失调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影响全球超十亿人。传统治疗包括机械清创和全身抗生素,但存在耐药性及局部疗效不足等问题。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结构(NETs)被发现与牙周组织破坏密切相关,DNase I等降解酶可清除NETs,但稳定性与半衰期限制其临床应用。纳米材料模拟酶(nanozymes)因其高稳定性、重复使用性及催化效率,成为替代天然酶的新选择。然而单一纳米酶难以满足多重治疗需求,且口腔环境复杂,限制了其局部递送效率。本研究基于此背景,开发了双功能微针贴片,实现Pd和Ce纳米酶的控释,为牙周炎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研究方法与实验
本研究通过两步浇铸法制备了核心-壳型微针贴片,内核负载过氧化物酶(POD)-样Pd纳米酶,外壳封装DNase样DMSN-Ce纳米酶。通过TEM、XRD、XPS等技术对纳米酶进行表征,并通过TMB催化实验、DNA降解实验及NETs降解实验评估其催化活性。微针的机械强度及穿刺能力通过压缩测试与组织穿刺实验验证。在牙周炎大鼠模型中,评估微针的抗菌效率、NETs降解能力、牙槽骨保护效果及全身毒性。
关键结论与观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微针递送系统,结合抗菌与免疫调节功能,为牙周炎治疗提供了高效、微创、可控释放的纳米平台。未来可进一步优化微针的降解动力学及载药量,推动其临床转化,并拓展至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治疗。
结语
牙周炎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疾病,其治疗亟需兼顾抗菌与免疫调节。本文通过构建核心-壳微针贴片,实现双功能纳米酶的控释,有效清除细菌并降解NETs,显著改善牙周炎症状。该策略不仅为牙周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局部疾病治疗中的多功能纳米材料递送系统设计提供了借鉴。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微针的生物相容性与降解速率,探索其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推动精准治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