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切达西单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分子特征与THY1-M2巨噬轴的潜在作用
小赛推荐:
本研究首次系统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诱导的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CirAEs)的组织学和免疫特征,揭示THY1(CD90)显著上调及M2巨噬细胞富集,为早期诊断及毒性监测提供新思路。
文献概述
本文《Histologic and immune characterization of cutaneous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nduced b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发表于《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杂志,回顾并总结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纳入15例接受ICIs治疗后出现2级及以上CirAE的晚期癌症患者。通过对皮肤活检样本的组织学分析和RNA表达谱检测,研究团队系统评估了CirAE的炎症特征和分子机制,并发现其组织反应模式具有高度异质性,可模拟多种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设计,所有患者在出现皮肤毒性反应后均接受病灶及邻近正常皮肤的活检。组织学特征分为海绵样皮炎、苔藓样皮炎、界面皮炎等多种反应模式。通过靶向RNA表达检测(770个免疫相关基因),研究人员分析病灶与正常皮肤的免疫标志物差异。所有样本在治疗前采集,避免免疫抑制剂干扰,以保证数据准确性。
关键结论与观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为CirAEs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提示THY1和M2巨噬细胞可作为早期诊断或严重程度评估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此外,研究建议未来应扩大样本量、结合空间转录组或单细胞测序技术,以更全面解析炎症因子与THY1-M2轴的相互作用。
结语
本研究首次揭示CirAE病灶中THY1表达上调及M2巨噬细胞富集,提示两者可能构成CirAEs的共享分子特征。尽管未发现经典T细胞亚群或促炎因子如IL-17、IFN-γ的显著变化,但研究团队推测THY1可能在炎症或组织修复中发挥调控作用,而M2巨噬细胞的积累可能是机体对皮肤损伤的修复响应,但其持续存在可能干扰正常免疫稳态。未来需更大样本及多组学整合分析以进一步明确CirAE的分子决定因素,并探索靶向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