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Bioactive Materials
靶向共递送IL-10和CAT用于急性肾损伤的协同治疗

2025-07-07

小赛推荐:

该研究首次将抗炎细胞因子IL-10与抗氧化酶CAT共递送至受损肾脏,显著改善急性肾损伤(AKI)小鼠模型的病理状态。通过肾脏靶向肽修饰的Pluronic-NC系统实现持续释放与高效靶向,为肾炎治疗提供了创新策略。

 

文献概述
本文《Targeted co-delivery of IL-10 and catalase for cooperative therapeutic effect on acute kidney injury》,发表于《Bioactive Materials》杂志,回顾并总结了一种新型双治疗策略,通过肾脏靶向纳米载体K-NC共递送IL-10与CAT,实现对急性肾损伤(AKI)的协同治疗。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提高治疗蛋白在靶器官的积累效率,同时减少非特异性分布,以增强治疗效果并降低全身副作用。

背景知识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快速进展的肾功能障碍,常导致住院患者高发病率与死亡率。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其主要病理特征。目前,治疗AKI的策略多集中于单一药物递送,如抗氧化酶或抗炎因子,但疗效有限。本研究提出通过同时递送IL-10(强效抗炎因子)和CAT(ROS清除酶)以增强治疗效果。纳米载体系统K-NC基于Pluronic与壳聚糖,通过温度敏感体积变化实现高载药效率,并通过偶联肾脏靶向肽(KKEEE)提高肾脏特异性积累。该系统克服了传统纳米载体蛋白载药效率低、稳定性差、释放动力学不可控等问题,为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提供基因敲除小鼠服务,适用于研究基因的全身功能,构建疾病模型,支持药效评估。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采用肾脏靶向肽(KKEEE)修饰的Pluronic-壳聚糖纳米载体(K-NC)进行IL-10和CAT的共递送。通过动态光散射和电泳光散射系统分析纳米载体的粒径与表面电荷。在体外,使用HK-2细胞和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评估K-NC的抗氧化和抗炎能力。在体内,建立顺铂诱导的AKI小鼠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不同制剂,检测血清肌酐、BUN水平、ROS清除能力及巨噬细胞极化变化。

关键结论与观点

  • K-NC成功实现IL-10与CAT的共封装,且在体外和体内均保持其生物活性。
  • 在体外模型中,CAT显著降低HK-2细胞的ROS水平,而IL-10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并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
  • 在AKI小鼠模型中,K-NC介导的IL-10/CAT共递送比单独递送IL-10或CAT,或使用非靶向NC递送IL-10/CAT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K-NC系统有效减少肝脏非特异性积累,提高肾脏靶向性,且无明显细胞毒性或全身毒性。
  • IL-10与CAT在纳米载体中的协同作用可能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调节释放动力学,从而增强整体抗炎与抗氧化效果。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为肾炎治疗提供了首次系统性双因子协同递送策略,为未来开发靶向治疗系统提供了基础。此外,K-NC系统可拓展至其他疾病模型,如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或自身免疫性肾病,通过共递送多因子实现更精准治疗。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纳米载体的药物动力学、探索其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递送效率,并评估长期安全性,以推动其临床转化。

 

提供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免疫、眼科疾病等相关的靶点人源化小鼠模型,用于药物筛选与靶点验证。

 

结语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肾脏靶向的Pluronic-壳聚糖纳米载体(K-NC),用于共递送IL-10与CAT,以协同治疗急性肾损伤。通过体外与体内实验验证,K-NC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高蛋白载药效率,并在AKI模型中显著降低血清肌酐与BUN水平,减少ROS并调控巨噬细胞极化。该系统在无明显细胞毒性的同时,实现了肾脏特异性积累,为治疗肾损伤提供了一种高效且安全的平台。研究还揭示了IL-10与CAT在纳米载体中可能的协同机制,为未来肾病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文献来源:
Junyoung Jung, Kiyoon Kwon, and Giyoong Tae. Targeted co-delivery of IL-10 and catalase for cooperative therapeutic effect on acute kidney injury. Bioactive Materials.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上一篇:Nature Neuroscience 非侵入性降低神经刚性可改变自闭症相关行为

下一篇:Bioactive Materials 磷脂体调节巨噬细胞以缓解放射性食管纤维化

a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