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VS
动态站立期间视觉延迟反馈对姿势控制的影响
小赛推荐:
本文研究了视觉延迟反馈对动态姿势控制的影响,揭示了人体如何适应这种延迟以维持平衡,同时评估了视觉诱发运动病的严重程度。文章通过虚拟现实环境,结合运动捕捉、肌电图和问卷调查,系统分析了视觉延迟对身体姿势、肌肉活动和主观稳定性感知的作用,为探索平衡控制的神经机制和应用扩展现实技术提供了新的见解。
文献概述
本文《Delayed Visual Feedback and Dynamic Postural Control》发表于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杂志,回顾并总结了视觉反馈延迟对动态站立过程中姿势控制的影响,以及其与视觉诱发运动病(VIMS)的关系。研究采用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系统,结合运动平台翻译,分析不同视觉延迟条件下的中心压力(CoP)、头部和躯干运动学响应及肌肉活动,同时通过问卷评估主观稳定性感知和运动病症状。
背景知识
姿势控制涉及多种感官输入,包括视觉、前庭和本体感觉系统。在正常条件下,视觉信息对维持直立平衡至关重要,但在视觉延迟或冲突条件下,感官整合机制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姿势不稳定或运动病。已有研究表明,视觉延迟会增加身体晃动,尤其在老年人或某些疾病状态下更为显著。此外,虚拟现实(VR)系统中的视觉延迟常与视觉诱发运动病相关,影响用户体验。尽管已有研究探索视觉延迟对静态站立的影响,但对动态站立的适应性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动态平台扰动和VR系统,系统评估视觉延迟对身体运动、肌肉活动和运动病症状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感觉冲突和姿势不稳定理论在动态平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还探讨了视觉延迟适应性与年龄、疾病状态的关系,为开发基于VR的康复和训练方案提供理论支持。此外,该研究对视觉延迟与前庭系统交互作用、反馈控制机制和运动病预防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招募了20名健康成年人(18-40岁),采用虚拟现实(VR)头戴式显示器(HTC Vive Pro 2,120°视野)与运动平台结合,模拟直立动态站立任务。平台以0.5Hz频率在前后方向持续正弦波翻译,最大速度0.3 m/s,最大加速度0.3 m/s²。参与者佩戴全身运动捕捉标记、肌电图(EMG)电极,并站立于测力台以记录中心压力(CoP)数据。实验包含三种视觉延迟条件:0ms(无延迟)、250ms和500ms,每种条件重复一次,共计六次试验。每次试验后进行主观稳定性与运动病评估,包括稳定性评分(0-100%)和两种运动病量表:Fast Motion Sickness Scale(FMS)与Simulator Sickness Questionnaire(SSQ)。EMG数据经过带通滤波、整流、归一化处理,计算共收缩指数(CCI)以评估肌肉协调性控制策略。
关键结论与观点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为动态平衡控制中视觉延迟适应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支持反馈控制模型在延迟条件下的可塑性。研究结果可应用于虚拟现实系统优化、康复训练设计以及老年人或前庭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控制研究。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延迟条件下大脑反馈模型的神经机制,评估延迟适应是否可推广至其他运动方向或跨肌肉群。此外,研究还可扩展至临床人群,如持续性姿势-知觉头晕(PPPD)患者,探索视觉依赖与运动病的关系。
结语
本文系统分析了视觉延迟反馈对动态站立控制的影响,发现即使在无主动训练条件下,健康成年人仍能适应视觉延迟,降低身体晃动并调整肌肉控制策略。尽管首次暴露时稳定性评分下降,但运动病症状未显著增加,表明延迟适应可能独立于运动病机制。研究结果支持视觉反馈延迟作为探索姿势控制机制的有效工具,为虚拟现实训练、康复设备设计和神经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评估不同延迟条件下的频率响应、探索适应机制的神经基础,以及在临床人群中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