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看你交上来的这个实验方案,构建小鼠用的是CRISPR/Cas,怎么考虑的?
B:这不是近几年的大热门嘛,操作简单,周期也短,闭眼选总没错的吧
A:CRISPR/Cas的确高效便捷,但你做的是复杂的基因改造项目,明显ES打靶更为稳妥
A:做研发还是需要分场景回答问题,生搬硬套容易让经费和时间一并打水漂
所谓的分场景回答问题,就是要考虑构建时长、成本高低、片段大小、知识产权等多方面因素。作为行业基因编辑的「金标准」,ES打靶技术成熟,因依赖于长片段的同源序列与目标位点的精确匹配,理论上不会产生脱靶效应;且ES细胞可耐受高达7轮打靶仍具有生殖系遗传,在大片段基因编辑研究中有独特优势,可以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实现多基因编辑等复杂模型构建。对于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药物研发企业来说,ES打靶技术没有专利纠纷困扰,能确保研究成果的顺利转化以及商业化。
那么,利用ES打靶技术时应如何扬长避短,在保证效果稳定的前提下大幅缩减造模时间呢?「新一代ES基因编辑小鼠构建技术及应用」线上课程为你揭晓。6月27日(周四)晚7点,由赛业生物ES部经理李晓亮带来ES打靶相关技术背景及创新策略的系列干货分享,并以「全基因组人源化小鼠」为例,分析其在疾病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应用。
知识要点提前掉落
讲师简介
李晓亮
赛业生物ES部经理
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就职于赛业生物基因编辑平台,从事细胞生物学研究近十年,拥有丰富的各类细胞培养和基因编辑经验,擅长ES细胞打靶技术方面的各类复杂小鼠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