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Nature Microbiology
HIV感染重编程CD4+ 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与前病毒潜伏

2025-10-05

小赛推荐:

该研究揭示了HIV感染如何通过激活p53和KLF2信号通路,抑制MYC及增殖相关通路,从而诱导CD4+ T细胞进入潜伏状态,为靶向潜伏库提供新思路。

 

文献概述
本文《HIV infection reprogrammes CD4+ T细胞 for quiescence and entry into proviral latency》,发表于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回顾并总结了HIV感染过程中CD4+ T细胞的转录组重编程,以及其对病毒潜伏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单细胞RNA-seq与功能实验,系统分析了HIV感染早期的基因表达变化,重点聚焦于KLF2与p53信号通路的激活及其对MYC和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研究还进一步确认了KLF2在HIV潜伏中的关键调控角色,并通过shRNA筛选和患者来源的CD4+ T细胞实验进行验证。

背景知识
HIV感染后迅速建立潜伏库是治愈的主要障碍。潜伏库主要由静息记忆CD4+ T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在停止抗病毒治疗后可迅速激活病毒复制。目前研究认为细胞进入静息状态是潜伏的关键,但其他机制如病毒基因组整合位点、Tat蛋白波动表达等也参与其中。KLF2与p53是已知的静息调控因子,但在HIV感染细胞中的功能尚未明确。本研究填补了该空白,首次系统性揭示了HIV感染如何激活这些因子,进而驱动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为靶向潜伏库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方向。

 

提供多种基因编辑小鼠模型,涵盖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适用于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及临床前药效评估,助力代谢相关HIV潜伏机制探索。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团队使用QUECEL模型,对HIV感染的原代CD4+ T细胞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和转录组分析,结合shRNA筛选、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及功能验证实验,系统性评估HIV感染对细胞周期、增殖及转录组的影响。实验包括不同极化T细胞的感染比较、细胞因子诱导静息、TCR再激活等条件下的基因表达动态分析,以及KLF2过表达和敲低实验验证其对MYC及增殖标志物的影响。

关键结论与观点

  • HIV感染在72小时后显著激活KLF2和p53信号通路,抑制MYC及其靶基因表达,模拟静息T细胞的转录组特征。
  • KLF2的表达与MYC呈强负相关,且敲低KLF2可部分逆转HIV诱导的增殖抑制,表明其在潜伏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 即使在高IL-2环境中,HIV感染仍可诱导CD4+ T细胞进入转录组静息状态,说明其作用独立于细胞因子调控。
  • shRNA筛选发现KLF2是维持细胞静息与病毒潜伏的重要因子,而MYC则与潜伏解除相关。
  • Rev突变病毒仍能诱导细胞静息,说明Tat或Nef可能是HIV潜伏的关键调控因子。

研究意义与展望
本研究首次系统性揭示HIV感染如何通过激活KLF2和p53通路,抑制MYC及增殖相关基因,从而诱导CD4+ T细胞进入静息状态,为病毒潜伏提供细胞基础。这为靶向潜伏库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分子干预节点,如调控KLF2或MYC活性,可能有助于激活潜伏病毒并清除感染细胞。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HIV如何通过Tat或Nef调控这些通路,以及在体内模型中验证靶点干预效果,推动功能性治愈策略的发展。

 

提供基于HUGO-Ab®全人源化抗体小鼠的抗体开发服务,适用于高亲和力、低免疫原性抗体筛选,支持肿瘤、自身免疫病、感染性疾病等方向研究。

 

结语
该研究通过原代CD4+ T细胞模型和多组学分析,首次系统性揭示HIV感染可诱导细胞进入转录组静息状态,主要通过激活KLF2和p53通路,并抑制MYC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该机制为病毒潜伏提供细胞基础,也为清除潜伏库提供了潜在治疗靶点。研究结果不仅加深了对HIV潜伏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抗潜伏治疗策略提供新方向,具有重要的转化医学价值。

 

文献来源:
Leah M Plasek Hegde, Lalith S Gunawardane, Farshad Niazi, Jonathan Karn, and Saba Valadkhan. HIV infection reprogrammes CD4+ T cells for quiescence and entry into proviral latency. Nature Microbiology.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HIV感染
CD4+ T细胞
静息状态
前病毒潜伏
KLF2信号通路
MYC抑制

上一篇:Nature Microbiology 引人注目的MDSINE2:从高分辨率菌群数据中学习生态系统级动态

下一篇:Drugs 匹配Cushing综合征治疗新方向的药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