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IOVS
深度学习模型实现AMD患者MNV亚型的自动分类

2025-08-01

小赛推荐: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分类系统,用于识别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的黄斑新生血管(MNV)亚型。研究通过结构OCT图像的预处理和模型训练,显著提升了MNV亚型的分类准确率,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工具。

 

文献概述
本文《Deep learning model for automated classification of macular neovascularization subtypes in AMD》,发表于《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杂志,回顾并总结了开发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分类模型,用于区分AMD患者OCT图像中的MNV亚型。研究显示,该模型在MNV亚型分类任务中表现出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图像数据经过层信息归一化处理后性能更优。整段通顺、有逻辑,结尾用中文句号。

背景知识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西方国家老年人群中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其新生血管亚型(MNV)可导致视网膜结构严重破坏,进而影响视力预后。MNV亚型包括:1型(起源于Bruch膜和RPE之间)、2型(侵犯视网膜下空间)和3型(起自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它们在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构OCT已成为MNV诊断的金标准,但其图像解读依赖专业经验且耗时,因此开发自动化分类系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处理中展现出强大潜力,尤其在视网膜疾病中已实现高精度分割与分类。然而,针对MNV亚型的自动分类仍面临图像异质性、病灶微小差异等挑战。本研究通过引入图像预处理策略,优化网络输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整段通顺、有逻辑,结尾用中文句号。

 

提供基因敲除、敲入、点突变等多种基因编辑服务,支持快速构建视网膜变性、黄斑变性等眼科疾病模型,适用于视网膜新生血管研究。可进行稳定细胞系筛选、功能验证及药物筛选服务,为眼科疾病机制与治疗研究提供全面支持。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团队回顾性纳入193例未经治疗的exudative MNV患者,所有病例均基于结构OCT进行亚型分类(1型、2型或3型)。图像数据经E2E格式转换为DICOM后,进一步进行裁剪和重采样,以实现基于视网膜层信息的图像归一化(homogenization)。采用多种3D CNN模型(DenseNet201、ResNet50、ResNext101、MnvNet)进行训练与交叉验证,评估模型性能指标,包括AUC、敏感性、特异性及F1分数。模型训练过程中使用Adam优化器,学习率设定为1.5e-4,最大训练轮数500,早停法耐心值为80。模型评估通过ROC曲线、混淆矩阵及Occlusion Sensitivity分析,以确定关键区域对分类的贡献。

关键结论与观点

  • 归一化OCT数据显著提升所有模型的分类性能,尤其在MnvNet模型中表现最佳。
  • MnvNet在归一化数据下对1型MNV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84.9%;2型敏感性100.0%,特异性85.5%;3型敏感性84.9%,特异性87.9%。
  • AUC值分别为0.95(1型)、0.97(2型)和0.91(3型),表明模型具有高判别能力。
  • Occlusion Sensitivity分析显示,视网膜层结构(如RPE下区域)和视网膜内区域是1型MNV分类的关键区域,而视网膜下区域则对2型和3型MNV分类更重要。
  • 归一化处理通过统一图像参考框架,提高了模型对关键解剖特征的识别能力,减少了无关区域的干扰。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证明了深度学习在结构OCT图像上自动分类MNV亚型的可行性与高准确性,尤其在归一化处理后。该工具有望辅助临床医生快速、准确诊断MNV亚型,从而优化治疗策略与预后评估。未来研究可扩展至多中心、多设备数据集,以验证模型的泛化能力,并结合OCTA等多模态影像数据进一步提升分类性能。

 

提供多种基因编辑大小鼠模型及疾病造模服务,涵盖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神经病变等眼科疾病。支持定制化模型构建、表型分析、药物有效性评估,适用于眼科病理机制研究及基因治疗开发。

 

结语
本研究成功构建并验证了基于结构OCT的深度学习模型,用于自动识别AMD相关的MNV亚型。通过对193例患者OCT图像的训练与评估,研究发现图像归一化处理可显著提高模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尤其在1型和2型MNV的识别上。模型的AUC值均超过0.90,表明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高度可靠性。此外,通过Occlusion Sensitivity分析,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MNV亚型在视网膜层中的关键区域,为模型的可解释性提供了支持。尽管研究存在样本量有限、单中心、仅使用结构OCT数据等局限,其结果仍表明该模型在临床辅助诊断中的潜力。未来可结合更大规模数据与多模态影像,提升模型的鲁棒性与泛化能力,进一步推动其在临床环境中的部署与应用。

 

文献来源:
Giovanni Neri, Chiara Rebecchi, Jonathan D Oakley, Michele Reibaldi, and Enrico Borrelli.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Automated Classification of Macular Neovascularization Subtypes in AMD.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AMD
黄斑新生血管
自动分类系统
深度学习
OCT图像
眼科疾病模型

上一篇:IOVS TRPV1保护健康角膜免受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

下一篇: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ENO1功能障碍加剧氧化应激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

a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