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模型资源
临床前CRO
赛业动态
客户支持
关于我们
商城
集团站群
CN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
可持续生物基复合材料与模块化元结构

2025-07-05

小赛推荐: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完全生物基的模块化元结构设计,利用巨竹(Dendrocalamus asper)竹材和植物基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能量吸收能力,为可持续复合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方向。

 

文献概述
本文《Fully bio-based composite and modular metastructures》,发表于《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杂志,回顾并总结了基于竹材和植物基聚合物的可持续元结构设计,探索其在结构承载和能量吸收方面的应用潜力。

背景知识
元材料和元结构通过调控内部几何构型,实现超越传统材料的机械性能,如高刚度、高强度重量比和能量吸收能力。传统元结构多依赖化石基材料,但随着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理念的发展,天然材料的使用成为研究热点。竹子因其快速生长和高比强度,被广泛研究作为可持续结构材料。大豆油和蓖麻油衍生的聚合物则因其化学可调性和环境友好性,适用于制造连接件和粘合剂。本研究首次将竹材与植物基聚合物结合,构建模块化元结构,突破传统竹结构在宏观尺度上的应用限制,同时探索其在三明治结构中的力学性能。

 

构建基因编辑动物模型,助力疾病机制与药物研发,提供从模型构建、表型分析到机制验证的全流程支持。

 

研究方法与实验
研究设计了一种50 × 50 × 50 mm³的元结构单元,由竹材杆件和植物基聚合物连接件组成,模拟具有手性旋转特性的结构,增强能量吸收能力。实验包括竹材和聚合物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表征,以及元结构单元的压缩测试和梁结构的四点弯曲测试。有限元分析(FEA)用于模拟结构在扭转和悬臂载荷下的弹性行为。

关键结论与观点

  • 元结构单元(约30g)在压缩下可承载高达700kg,位移约2mm,旋转4°,能量吸收达750μJ/mm³,弹性阶段内等效泊松比接近零,刚度达4200N/mm。
  • 桁架梁和三明治梁的等效密度分别为0.19g/cm³和0.21g/cm³,最大抗弯载荷分别为2000N和3600N,对应最大弯矩为103kN·mm和188kN·mm,韧性分别为158μJ/mm³和193μJ/mm³。
  • 有限元分析显示,桁架单元在扭转载荷下可承受7300N·mm/度的扭矩,桁架梁和三明治梁的均质化抗弯模量分别为623MPa和751MPa。
  • 竹材与聚合物的界面化学粘附兼容性良好,通过FTIR分析确认了共享官能团的存在,保证结构稳定性。
  • 该元结构设计可模块化扩展,适用于建筑、航空航天和轻量化结构工程。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研究为可持续高性能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可扩展、可再生的设计方案,同时兼顾高强度和轻量化。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竹材与聚合物的界面粘附工艺,并探索该元结构在更大尺度工程中的应用。

 

提供多种血清型AAV病毒包装服务,支持基因表达调控与神经科学研究,具备高滴度与快速交付优势。

 

结语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完全生物基的模块化元结构,结合竹材和植物基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承载能力、能量吸收和力学稳定性。该结构在压缩测试中展现出高达700kg的承载能力,并在四点弯曲测试中实现2000N至3600N的抗弯载荷,为可持续复合材料在建筑、航空航天和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研究还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了结构在扭转和悬臂载荷下的弹性行为,为未来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支持。该元结构的制造流程完全基于自然材料,无化学处理,符合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理念。后续研究可进一步优化竹材杆件与聚合物的结合工艺,探索该结构在更大跨度或更复杂载荷下的性能,同时评估其在自然环境中的耐久性与老化行为。该研究不仅推动了天然材料在高性能复合结构中的应用,也为未来可持续工程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来源:
Rodrigo José da Silva, Bárbara Lana de Resende, Gianni Comandini, Fabrizio Scarpa, and Túlio Hallak Panzera. Fully bio-based composite and modular metastructures. 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
想了解更多的最新技术和发现?

上一篇: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 基于双叠氮化合物处理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多准则交叉链接剂选择与参数估计

下一篇:Nature Neuroscience 非侵入性降低神经刚性可改变自闭症相关行为

a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