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模型小鼠示例
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增生CNV模型(wAMD)

图1. 激光诱导CNV(脉络膜新生血管增生)结果通过对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进行激光光凝术,造成靶向激光损伤,该过程诱导血管生成,模拟新生血管性AMD中观察到的标志性病理。术后3天进行FFA显示,刺激光斑处出现显著荧光素渗漏,轮廓清晰。但相比于基因编辑模型,该病变维持时间较短,且操作难度及重复性要求更高。
碘酸钠NaIO3诱导干性AMD小鼠模型
碘酸钠NaIO3诱导干性AMD小鼠模型眼底镜图像

图2. NaIO3诱导后小鼠的OCT图像显示,模型组小鼠视网膜厚度显著降低。

图3. NaIO3诱导后小鼠的ERG结果显示,D14天小鼠ERG明暗适应a波和b波消失。

图4. NaIO3诱导后小鼠病理表型:H&E结果显示RPE斑块状丢失,外核层变薄;免疫荧光(IF)结果显示模型组RPE65表达缺失;TUNEL结果显示模型组出现大量视网膜细胞凋亡。
MNU(N-甲基-N-亚硝基脲)诱导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小鼠模型

图5. MNU诱导后小鼠的OCT图像显示,模型组小鼠视网膜厚度显著降低。

图6. MNU诱导后小鼠的ERG结果显示,次日ERG明暗适应a波和b波消失。
角膜损伤模型(碱灼伤)

图7. 碱灼伤后小鼠角膜裂隙灯镜检结果显示,造模后7天即可见明显角膜血管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