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敲除细胞还有哪些应用?
基因敲除(KO)细胞模型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包含基因功能研究,还涵盖了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药物靶点筛选与验证、抗体特异性验证以及基因治疗研究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基因敲除细胞的具体应用:
1. 疾病发病机制研究
在研究疾病发生机制时,基因功能(靶点)的研究是关键。基因功能的体外研究常需要用到目的基因表达调控的细胞模型,如进行基因过表达或敲低表达,从而实现目的基因的gain of function(功能获得)和loss of function(功能缺失)。虽然基因干扰技术(如RNAi)用于基因loss of function已十分成熟,但在许多情况下,RNAi 并不能有效降低目的基因的表达,或者即使表达降低了也检测不到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变化。此时,基因敲除细胞(KO细胞)就显得尤为重要。
- KO细胞的应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构建的KO细胞,可以彻底敲除目标基因,从而更准确地研究基因功能缺失对细胞表型的影响。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作用于非编码区域基因片段,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范围。
- 回补实验:在建立的KO细胞上进一步进行目的基因的过表达,从而回补正常的基因,以恢复表型。这种回补实验可以更充分地证实目的基因的功能。近年来,利用KO细胞实现loss of function的研究越来越多,为疾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2. 药物靶点的筛选与验证
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靶点的筛选和验证是关键步骤。据统计,目前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药物最终成功上市的比例不到10%,特别是肿瘤相关药物比例更低,不到5%。缺乏有效的药物靶点是导致药物研发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构建作用靶点KO的细胞系,通过给药处理观察细胞表型的变化,可以有效筛选和验证药物靶点。
- 靶点验证:通过KO细胞系,可以验证药物是否真正作用于预期靶点,从而降低药物研发的风险。
- 药物筛选:利用KO细胞系进行高通量药物筛选,可以快速识别潜在的有效药物。
3. 抗体特异性验证
抗体是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试剂,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可以揭示多种生命活动变化。然而,目前商业化抗体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功能性并不一定得到完全验证,不同商家提供的抗体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实验结果的不一致性。利用KO细胞可以有效验证抗体的特异性。
验证方法:针对特异性抗体的KO细胞在验证结果中不会产生信号,而野生型细胞系则可能会产生特异性蛋白信号。因此,KO细胞可作为抗体验证的良好标准品,以确定抗体的特异性。
4. 基因治疗研究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非常热门且发展迅速的一个方向,目前全球已有几百个基因编辑介导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在进行。基因治疗的方式包括基因修饰、基因失活、基因置换等。
- 基因修饰:例如,利用敲除自体T细胞的PD-1基因的方法来治疗包括前列腺癌、食管癌和肾细胞癌在内的癌症。
- 基因置换:敲除BCL11A的红系特异性增强子从而上调自体红系HSC中的γ球蛋白,可作为镰刀状细胞病和β-地中海贫血的潜在治疗方法。
这些研究或临床试验都是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实现的。
总结
基因敲除细胞系在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优点包括:
- 基因功能彻底缺失:可以更准确地研究基因功能。
- 可调控基因组任意片段:拓展了研究范围。
- 方便进行回补实验:有助于进一步验证基因功能。
因此,基因敲除细胞系是疾病机制和药物靶点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