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C-NKG
IL10
Apoe
VEGFA
Trp53
ob/ob
Rag1
C57BL/6JCya-Fam180aem1flox/Cya 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
复苏/繁育服务
产品名称:
Fam180a-flox
产品编号:
S-CKO-05303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小鼠资源库
* 使用本品系发表的文献需注明:Fam180a-flox mice (Strain S-CKO-05303) were purchased from Cyagen.
交付类型
周龄
性别
基因型
数量
基本信息
品系名称
C57BL/6JCya-Fam180aem1flox/Cya
品系编号
CKOCMP-208164-Fam180a-B6J-VA
产品编号
S-CKO-05303
基因名
Fam180a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基因别称
B230314O19
NCBI号
修饰方式
条件性基因敲除
品系说明
该品系是基于策略设计时的数据库信息制作而成,建议您在购买前查询最新的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以获取最准确的表型信息。
小鼠表型
质控标准
精子检测
① 冷冻前验证精子活力观察
② 冷冻验证每批次进行复苏验证
品系状态
在研小鼠
环境标准
SPF
供应地区
中国
品系详情
Fam180a位于小鼠的6号染色体,采用基因编辑技术,通过高通量电转受精卵方式,获得Fam180a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性成熟后取精子冻存。
Fam180a-flox小鼠模型是由赛业生物(Cyagen)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Fam180a基因位于小鼠6号染色体上,由三个外显子组成,其中ATG起始密码子位于1号外显子,TGA终止密码子位于3号外显子。条件性敲除区域(cKO区域)位于2号外显子至3号外显子之间,涵盖了编码序列的85.36%。删除该区域会导致小鼠Fam180a基因功能的丧失。Fam180a-flox小鼠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将靶向载体注入受精卵,随后,对出生的小鼠进行PCR和测序分析进行基因型鉴定。该模型可用于研究Fam180a基因在小鼠体内的功能。
基因研究概述
Fam180a,即家族成员180a基因,是一个在多种细胞类型和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Fam180a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功能、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鸡胚胎真皮成纤维细胞中,Fam180a被证明是TGF-β信号通路调控下的基因之一。TGF-β信号通路在生理组织修复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TGF-β信号通路被抑制时,Fam180a的表达水平会发生变化。这表明Fam180a可能在TGF-β信号通路调控的组织修复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
此外,Fam180a还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Fam180a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膀胱癌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Fam180a的表达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和分子亚型有关。Fam180a的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提示Fam180a可能参与调控膀胱癌的免疫微环境。此外,Fam180a的表达水平还与膀胱癌的分子亚型相关,高表达Fam180a的膀胱癌患者更倾向于表现出基底分子亚型[2]。
综上所述,Fam180a是一个在多种细胞类型和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Fam180a在TGF-β信号通路调控的组织修复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am180a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其生物学功能和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参考文献:
1. Kosla, Jan, Dvorak, Michal, Cermak, Vladimir. 2012.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TGF-beta controlled gene expression program in chicken embryo dermal myofibroblasts. In Gene, 513, 90-100. doi:10.1016/j.gene.2012.10.06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127594/
2. Xiao, Zicheng, Cai, Zhiyong, Deng, Dingshan, Tong, Shiyu, Zu, Xiongbing. 2022. An EMT-based risk score thoroughly predicts the clinical prognosis,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nd molecular subtypes of bladder cancer. In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13, 1000321. doi:10.3389/fimmu.2022.100032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21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