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C-NKG
IL10
Apoe
VEGFA
Trp53
ob/ob
Rag1

B6-hFBN1小鼠

复苏/繁育服务
产品名称

B6-hFBN1

产品编号

C001733

品系全称

C57BL/6JCya-Fbn1tm1(hFBN1)/Cya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使用本品系发表的文献需注明: B6-hFBN1 mice (Catalog C001733) were purchased from Cyagen.
产品类型
周龄
性别
基因型
数量
小计:
询价
HUGO-GT人源化动物模型

基本信息

应用领域

基因
基因别称
FBN,SGS,WMS,MASS,MFLS,MFS1,OCTD,SSKS,WMS2,ACMICD,ECTOL1,GPHYSD2
NCBI ID
染色体号
Chr 15
MGI ID

品系介绍

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患病率为1/3,000~1/5,000,不受种族或地理位置的影响。患者通常四肢、手指、脚趾细长不匀称,身高明显超出常人。该疾病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式,最危及生命的临床表现与心血管并发症有关,包括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根部扩张和主动脉夹层。这种结缔组织疾病会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包括骨骼、肺、眼、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1]。FBN1基因是MFS的致病基因。FBN1基因编码原纤维蛋白-1,该结缔组织蛋白作为细胞外基质成分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持,赋予结缔组织弹性和强度。FBN1基因突变可引起一系列Ⅰ型纤维蛋白病,包括马凡综合征(MFS)、显性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硬皮病。
现阶段马凡综合征(MFS)的治疗思路以预防性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基因治疗作为“预防和对症”兼顾的潜力疗法有望成为下一个爆发的研究领域。已有研究证实,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纠正患者来源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的基因突变 [2-3],为开发高效精准的MFS基因疗法迈出了“第一步”。紧随其后的体内动物实验是临床前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基于小核酸、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等的MFS疗法均作用于人源FBN1基因,为了更全面地适应药物管线的多种靶向位点,全人源化动物模型的开发有其突出的科学性和适变性,有助于推动靶向FBN1基因的潜在治疗方法加速迈入临床试验阶段。
B6-hFBN1小鼠是Fbn1基因人源化模型,在保留鼠信号肽的基础上将小鼠Fbn1基因序列(含3'UTR)原位替换为人源FBN1基因的对应序列。该模型可用于马凡综合征(MFS)、显性Weill-Marchesani综合征、硬皮病等致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此外,基于自主研发的TurboKnockout融合BAC重组的技术创新,赛业生物还可提供基于该模型构建的热门点突变疾病模型,也可针对不同突变提供定制服务,以满足广大研发人员的实验需求。
参考文献
Zeigler SM, Sloan B, Jones JA. Pathophys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Marfan Syndrome. Adv Exp Med Biol. 2021;1348:185-206.
Zeng Y, Li J, Li G, Huang S, Yu W, Zhang Y, Chen D, Chen J, Liu J, Huang X. Correction of the Marfan Syndrome Pathogenic FBN1 Mutation by Base Editing in Human Cells and Heterozygous Embryos. Mol Ther. 2018 Nov 7;26(11):2631-2637.
Li T, Ma B, Yang H, Zhu G, Shu C, Luo M, Zhou Z. Generation of a CRISPR/Cas9-corrected-hiPSC (NCCDFWi001-A-1) from a Marfan syndrome patient hiPSC with a heterozygous c.2613A>C variant in the fibrillin 1 (FBN1) gene. Stem Cell Res. 2021 Oct;56:102543.

构建方案

图1. B6-hFBN1小鼠基因编辑打靶示意图。将小鼠Fbn1基因的Exon 2到3'UTR下游的序列替换为人源FBN1基因的Exon 2到3'UTR下游的序列,保留了小鼠信号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