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C-NKG
IL10
Apoe
VEGFA
Trp53
ob/ob
Rag1
C57BL/6JCya-Gzmbem1/Cya 基因敲除小鼠
复苏/繁育服务
产品名称:
Gzmb-KO
产品编号:
S-KO-02384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小鼠资源库
* 使用本品系发表的文献需注明:Gzmb-KO mice (Strain S-KO-02384) were purchased from Cyagen.
交付类型
周龄
性别
基因型
数量
基本信息
品系名称
C57BL/6JCya-Gzmbem1/Cya
品系编号
KOCMP-14939-Gzmb-B6J-VA
产品编号
S-KO-02384
基因名
Gzmb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基因别称
GZB;CCP1;Ctla1;Ctla-1;CCP-1/C11
NCBI号
修饰方式
全身性基因敲除
品系说明
该品系是基于策略设计时的数据库信息制作而成,建议您在购买前查询最新的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以获取最准确的表型信息。
小鼠表型
MGI:109267 Homozygotes for a null allele show impaired CTL and NK cell cytolysis, and enhanced clearance of allogeneic and syngeneic tumor cells. Homozygotes for another null allele have defective CTL cytolysis and show impaired clearance of allogeneic tumor cells only if the selection cassette is retained.
质控标准
精子检测
① 冷冻前验证精子活力观察
② 冷冻验证每批次进行复苏验证
品系状态
活体
环境标准
SPF
供应地区
中国
品系详情
Gzmb位于小鼠的14号染色体,采用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应用高通量电转受精卵方式,获得Gzmb基因敲除小鼠,性成熟后取精子冻存。
Gzmb-KO小鼠模型是由赛业生物(Cyagen)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的全基因组敲除小鼠。Gzmb基因位于小鼠14号染色体上,由5个外显子组成,其中ATG起始密码子在1号外显子,TAA终止密码子在5号外显子。敲除区域覆盖了100%的编码区域,包含744个碱基对的编码序列。敲除区域大小约为2.7 kb,并且该区域内没有其他已知基因。 敲除Gzmb基因后,小鼠表现出CTL和NK细胞细胞毒性的降低,以及异基因和同基因肿瘤细胞清除能力的增强。此外,对于携带特定敲除等位基因的小鼠,只有在选择载体保留的情况下,才能观察到CTL细胞毒性和异基因肿瘤细胞清除能力的降低。 Gzmb-KO小鼠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将基因编辑工具和靶向载体共同注入受精卵。随后,对出生的小鼠进行PCR和测序分析进行基因型鉴定。该模型可用于研究Gzmb基因在小鼠体内的功能,以及Gzmb基因敲除对细胞毒性和肿瘤细胞清除能力的影响。
基因研究概述
Gzmb,也称为Granzyme B,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毒性丝氨酸蛋白酶,主要存在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细胞颗粒中。Gzmb在细胞凋亡和细胞焦亡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切割细胞内的关键蛋白,导致细胞死亡。Gzmb的活性受到严格的调控,以确保其在适当的时机和地点发挥作用,防止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Gzmb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在感染性疾病中,Gzmb可以杀死被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防止病原体的扩散。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Gzmb可能参与破坏正常的组织细胞,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癌症中,Gzmb可以杀死肿瘤细胞,但在某些情况下,Gzmb的表达可能被肿瘤细胞利用,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杀伤。
根据文献报道,Gzmb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败血症、结核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黑色素瘤和膀胱癌等。例如,研究发现,Gzmb在败血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1]。此外,Gzmb基因的SNP rs8192917与术后瘢痕疙瘩的易感性相关[2]。还有研究发现,Gzmb基因的表达与皮肤黑色素瘤的预后相关,高水平表达与良好的预后相关[3]。
综上所述,Gzmb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毒性丝氨酸蛋白酶,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和细胞焦亡,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Gzmb的表达和活性受到严格的调控,以确保其在适当的时机和地点发挥作用,防止对正常细胞的损伤。Gzmb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死亡机制和疾病发生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参考文献:
1. Liang, Shuang, Xing, Manyu, Chen, Xiang, Song, Zongbin, Zou, Wangyuan. 2022.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by a pyroptosis-related gene signature. In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13, 1110602. doi:10.3389/fimmu.2022.111060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618365/
2. Wen, Xiulin, Du, Huicong, Hao, Xiaoyan, Wang, Jingrong, Guo, Yuan. 2022. Expression of the GZMB Gene Polymorphism, SNP rs8192917, in 990 Ha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Keloids. In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 inter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28, e936963. doi:10.12659/MSM.93696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733327/
3. Liang, Zhuoshuai, Pan, Lingfeng, Shi, Jikang, Zhang, Lianbo. 2022. C1QA, C1QB, and GZMB are novel prognostic biomarkers of skin cutaneous melanoma relating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n Scientific reports, 12, 20460. doi:10.1038/s41598-022-24353-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443341/
a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