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C-NKG
IL10
Apoe
VEGFA
Trp53
ob/ob
Rag1
C57BL/6JCya-Cd6em1/Cya 基因敲除小鼠
复苏/繁育服务
产品名称:
Cd6-KO
产品编号:
S-KO-18609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小鼠资源库
* 使用本品系发表的文献需注明:Cd6-KO mice (Strain S-KO-18609) were purchased from Cyagen.
交付类型
周龄
性别
基因型
数量
编辑策略
品系名称
C57BL/6JCya-Cd6em1/Cya
品系编号
KOCMP-12511-Cd6-B6J-VB
产品编号
S-KO-18609
基因名
Cd6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基因别称
--
NCBI ID
修饰方式
全身性基因敲除
NCBI RefSeq
NM_009852
Ensembl ID
ENSMUST00000080292
靶向范围
Exon 3~6
敲除长度
~4.3 kb
品系说明
该品系是基于策略设计时的数据库信息制作而成,建议您在购买前查询最新的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以获取最准确的表型信息。
小鼠表型
MGI:103566 Mice homozygous for a knock-out allele exhibit reduced susceptibility to inste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duced injury due to reduced IgM-producing B1a cell self-renewal.
基因研究概述
CD6是一种细胞表面蛋白,主要表达于T细胞、部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少量B细胞和胸腺细胞。CD6具有多个复杂的功能,这是由于它具有独特的功能性表位,可以介导与多种配体的相互作用,包括CD166(ALCAM)、CD318(CDCP1)以及正在研究的CD44。CD6在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以及对抗原呈递细胞、上皮细胞和癌细胞的粘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CD6是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基因,可能与它在调节CD4+T细胞反应中的多种作用有关。此外,CD6也是癌症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研究发现,CD6在超过15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并支持在人类中使用针对CD6的治疗方法[1]。
免疫基因多态性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CD5和CD6是淋巴细胞清除受体,它们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交界处发挥作用,参与微生物相关模式识别和调节T和B细胞(TCR和BCR)中的细胞内信号传导。研究发现,CD5和CD6是自然选择的目标,并且它们的变异与自身免疫和癌症相关[2]。
CD6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表达于白细胞,并介导T细胞穿过内皮细胞屏障。研究表明,CD6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包括多发性硬化(MS)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CD166是CD6的生理配体,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皮细胞、关节的胶原蛋白组织以及滑膜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表面。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表明,CD166促进白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介导滑膜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这可能代表MS和RA的发病机制中的共同机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已经建立了CD6与MS之间的遗传联系。CD6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17824933已被确定为MS发展的遗传风险因素。该SNP与CD4+T细胞功能改变以及T细胞中CD6选择性剪接变体的表达有关。此外,其他独立的CD6基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或与MS中更差的发作恢复期有关。除了在MS中发现的遗传关联外,CD6基因的一个等位基因变异与RA患者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的临床反应相关。初步数据显示,CD6阻断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RA和银屑病的方法。因此,遗传关联和临床观察为CD6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3]。
CD6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主要表达于T细胞和部分B细胞,在淋巴细胞的发育、选择、激活和分化中发挥作用。已知的CD6的两个主要哺乳动物配体是CD166/ALCAM和最近报道的CD318,它们广泛表达于免疫细胞和各种其他细胞类型,包括各种上皮和间质细胞类型以及许多肿瘤。此外,CD6也是几种病原体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受体。CD6功能的复杂性还体现在CD6转录本的替代剪接产生的多个CD6亚型和由蛋白酶从淋巴细胞表面释放的可溶性CD6形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D6及其配体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如多发性硬化和银屑病。CD6是重要的多发性硬化风险基因,缺乏CD6或CD318的基因小鼠或用干扰CD6配体相互作用的抗体或嵌合蛋白治疗的小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中表现出保护作用,EAE是一种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CD6缺乏的小鼠也显示出TH17分化减少,并在银屑病小鼠模型中表现出疾病保护作用,为成功进行抗CD6单克隆抗体(Itolizumab)在银屑病中的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因此,CD6及其配体在多种免疫介导的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4]。
研究表明,CD6基因的SNP rs17824933与印度人群的多发性硬化(MS)相关。研究发现,CD6基因的SNP rs17824933与MS显著相关(P = 4.2 × 10-5,优势比[OR] = 2.24,置信区间[CI] = 1.51-3.33)。此外,TMEM39A rs1132200(P = 0.023,OR = 1.41,CI = 1.05-1.91)和IL2RA rs2104286(P = 0.04,OR = 1.3,CI = 1.006-1.67)也显示出与MS的适度关联。这些数据表明,印度和欧洲人群在MS的风险关联方面存在相似性[5]。
CD6作为一种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潜在靶点,其确切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CD6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减少的致病性T细胞反应、脊髓T细胞浸润减少以及EAE疾病严重程度的降低,EAE是MS的动物模型。CD6缺乏的T细胞在激活后表现出增强的激活,但存活和增殖显著减少,导致Th1和Th17极化总体减少。激活的CD6缺乏的T细胞也显示出通过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的渗透受损。此外,通过开发人源化CD6小鼠,发现了一种小鼠抗人CD6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在治疗已建立的EAE中非常有效,而不会耗尽T细胞。这些结果表明,CD6是T细胞激活的负调节因子,同时,CD6也是激活的T细胞存活/增殖和浸润的正调节因子,CD6可能是治疗MS和其他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靶点[6]。
CD6是一种跨膜表面糖蛋白,是第一个在T淋巴细胞上发现的抗原之一。对其在T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作用的识别预示着CD6作为治疗与T细胞功能失衡相关的多种病理的靶点的潜力。其组织分布、细胞表达和整体分子结构已得到充分描述,其与生理配体CD166的相互作用已精确到氨基酸水平。然而,CD6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描述,其生物学功能也存在争议;CD6是T细胞激活的共刺激分子还是类似于相关的CD5抗原,是细胞内信号的调节剂,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本文回顾了使用CD6单克隆抗体调节免疫功能的最早尝试,并回顾了最近在针对CD6的免疫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尽管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单克隆抗体带来了希望和期待,但事实上,人们对这些试剂的作用机制知之甚少,它们是增强受体的生理作用还是可能诱导一种全新的生化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有益于治疗人类免疫病理,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7]。
放射性治疗在局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除了其局部的肿瘤杀伤作用外,电离辐射还与导致全身免疫激活的机制有关,这种现象被称为旁效应。本研究对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放射性治疗后的外周血进行了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包括CCR7、FCGR2B、BTLA、CD6、CD3D和CD3E在内的6个基因,与放射性治疗前的样本相比,下调了1.5-2.5倍。这6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在放射性治疗后也显著低于放射性治疗前。这些基因参与各种肿瘤促进的免疫通路,其下调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有益。这得到了前列腺肿瘤组织中6基因表达谱低mRNA表达水平与更好的生存相关的支持。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无论标准的临床病理参数(即Gleason评分≥8和T3(包括T3a和T3b)如何,6基因表达谱都与良好的预后密切相关。这些开创性的数据为所确定的6基因表达谱可能具有预测价值提供了可能性,但需要进一步长期的研究[8]。
CD6免疫疗法治疗银屑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明显的成功,使用抗CD6单克隆抗体(mAbs)在多种自身免疫和神经炎症的动物模型中具有有希望的迹象。然而,治疗性CD6 mAbs的作用机制远未得到理解,这反映了CD6的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最初被认为是T淋巴细胞共刺激受体的CD6,最近的研究表明,CD6可以调节早期和晚期的T细胞反应。此外,与CD6粘附性在免疫突触的建立和稳定中的作用相反,CD6的实际触发可能向T淋巴细胞传递抗增殖信号。CD6具有异常长的细胞质尾,其基因经历特定的激活依赖性替代剪接模式,一方面可以决定CD6蛋白是否与其配体结合,另一方面可以包括或排除可能传递正性或负性信号的细胞内序列。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决定通过CD6传递的信号的特性的多个方面,以及可能定义CD6这种重要的T细胞表面分子的双重作用的背景[9]。
在鼠类中,通过同源重组或序列特异性酶修饰将转基因引入基因组是产生转基因小鼠的关键技术。Rosa26基因已被广泛用于产生转基因小鼠,因为该基因在各种细胞类型中转录活性,在许多发育阶段,对于整合转基因的组成型表达是允许的,并且对于正常发育是非必需的。然而,除了Rosa26之外,还需要允许的位点来生成携带多个转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以便进行复杂的研究。本研究发现,小鼠19号染色体上的Cd6位点在转基因小鼠品系中是一个转基因整合位点,该品系显示出广泛的报告基因表达。利用这个位点,我们生成了一种敲入小鼠系,其中包含一个CAG启动子驱动的报告转基因,发现纯合子转基因小鼠是可存活的和可育的,尽管转基因插入破坏了Cd6基因的表达。Cd6位点的转基因在胚胎、新生儿和成年小鼠中广泛表达报告基因。结合Cre/loxP二进制系统,从转基因位点实现了血液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报告基因表达。这些结果表明,Cd6是靶向转基因的宝贵替代位点[10]。
综上所述,CD6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表面蛋白,在免疫系统的调节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D6通过其与多种配体的相互作用,参与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和粘附。此外,CD6基因的多态性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相关,如多发性硬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CD6也是癌症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因此,CD6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Gurrea-Rubio, Mikel, Fox, David A, Castresana, Javier S. 2025. CD6 in Human Disease. In Cells, 14, . doi:10.3390/cells1404027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996744/
2. Casadó-Llombart, Sergi, Velasco-de Andrés, María, Català, Cristina, Lozano, Francisco, Bosch, Elena. 2021. Contribution of Evolutionary Selected Immune Gene Polymorphism to Immune-Related Disorders: The Case of Lymphocyte Scavenger Receptors CD5 and CD6.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2, . doi:10.3390/ijms2210531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070159/
3. Kofler, David M, Farkas, Aron, von Bergwelt-Baildon, Michael, Hafler, David A. . The Link Between CD6 and Autoimmunity: Genetic and Cellular Associations. In Current drug targets, 17, 651-65. doi:.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844569/
4. Consuegra-Fernández, Marta, Lin, Feng, Fox, David A, Lozano, Francisco. 2018.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argeting CD6 in immune-based disorders. In Autoimmunity reviews, 17, 493-503. doi:10.1016/j.autrev.2017.12.00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526637/
5. D'Cunha, Mary Anitha, Pandit, Lekha, Malli, Chaithra. . CD6 gene polymorphism rs17824933 is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in Indian population. In Annals of Indian Academy of Neurology, 19, 491-494. doi:.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7994359/
6. Li, Yan, Singer, Nora G, Whitbred, Joy, Fox, David A, Lin, Feng. 2017. CD6 a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treating multiple sclerosis. 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4, 2687-2692. doi:10.1073/pnas.161525311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209777/
7. Pinto, Mafalda, Carmo, Alexandre M. . CD6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autoimmune diseases: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In BioDrugs : clinical immunotherapeutics, biopharmaceuticals and gene therapy, 27, 191-202. doi:10.1007/s40259-013-0027-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568178/
8. Fortis, Sotirios P, Goulielmaki, Maria, Aubert, Nicolas, Gritzapis, Angelos D, Baxevanis, Constantin N. 2022. Radiotherapy-Related Gene Signature in Prostate Cancer. In Cancers, 14, . doi:10.3390/cancers1420503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291815/
9. Santos, Rita F, Oliveira, Liliana, Carmo, Alexandre M. . Tuning T Cell Activation: The Function of CD6 At the Immunological Synapse and in T Cell Responses. In Current drug targets, 17, 630-9. doi:.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028048/
10. Ichise, Hirotake, Ichise, Taeko, Sasanuma, Hiroki, Yoshida, Nobuaki. 2014. The Cd6 gene as a permissive locus for targeted transgenesis in the mouse. In Genesis (New York, N.Y. : 2000), 52, 440-50. doi:10.1002/dvg.2277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4700560/
质控标准
精子检测
① 冷冻前验证精子活力观察
② 冷冻验证每批次进行复苏验证
品系状态
在研小鼠
环境标准
SPF
供应地区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