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2310061I04Rik,也称为Rik,是一个位于第17号染色体上的预测基因,其具体功能尚未完全明确。然而,近期的研究揭示了该基因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自发性小鼠突变体,其Rik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中发生了59个碱基对的缺失,导致该基因的表达受到破坏。这种突变体小鼠在出生后的前两周看起来是健康和正常的,但在两周后,它们表现出生长抑制、共济失调步态,并在出生后第24天死亡。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突变体小鼠的大脑中与线粒体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减少,包括mt-Nd4、mt-Cytb、mt-Nd2、mt-Co1、mt-Atp6等。此外,负责髓鞘形成的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也在突变体小鼠的大脑中降低。组织学检查显示,突变体小鼠的前脑丘脑核的髓鞘形成减少,前联合也出现髓鞘形成的障碍,并表现出广泛的空泡化。免疫组化结果表明,Opalin(一种在分化少突胶质细胞中表达的糖蛋白)的表达在突变体小鼠中减少。这些发现表明,Rik基因对于少突胶质细胞的成熟和大脑发育过程中的髓鞘形成至关重要[1]。
综上所述,Rik基因的表达对于维持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和大脑髓鞘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Rik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少突胶质细胞功能的异常,进而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这一发现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参考文献:
1. Tsitsikov, Erdyni N, Phan, Khanh P, Liu, Yufeng, Johnson, Anthony C, Dunn, Ian F. 2024. Spontaneous mutation in 2310061I04Rik results in reduced expression of mitochondrial genes and impaired brain myelination. In PloS one, 19, e0290487. doi:10.1371/journal.pone.029048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63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