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4930522H14Rik,也称为C1orf185,是一种在睾丸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该基因的功能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它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在人类中,基因C1orf185的变异与男性不育有关,尤其是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中。NOA是一种常见的男性不育症,其特征是睾丸生精功能障碍,导致精子产生减少或缺乏。
一项研究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两名患有严重精子发生减少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的基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两名患者分别在基因C1orf185和CCT6B中携带了一种纯合子失功能(LoF)变异。这些变异在gnomAD数据库中较为罕见,并且在445名本地对照人群中未见报道。为了验证这些候选基因在NOA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了小鼠同源基因4930522H14Rik和Cct6b,并产生了两个敲除(KO)小鼠系。对成年雄性小鼠的精子和睾丸参数进行分析,并与野生型动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纯合子KO小鼠表现出正常的生育能力和精子参数,以及功能性精子发生。这些结果表明,并非所有高度和特异性表达于睾丸的基因都对精子发生至关重要,特别是C1orf185和CCT6B的双等位基因变异很可能与NOA和男性生育能力无关[1]。
综上所述,基因4930522H14Rik(C1orf185)是一种在睾丸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虽然C1orf185的变异与男性不育有关,但研究表明,该基因的纯合子失功能变异可能并非导致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的主要原因。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NOA的遗传基础,并为男性不育症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1]。
参考文献:
1. Cazin, Caroline, Neirijnck, Yasmine, Loeuillet, Corinne, Ray, Pierre F, Kherraf, Zine-Eddine. 2021. Combined Use of Whole Exome Sequencing and CRISPR/Cas9 to Study the Etiology of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Demonstration of the Dispensable Role of the Testis-Specific Genes C1orf185 and CCT6B. In Cells, 11, . doi:10.3390/cells1101011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01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