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C-NKG
IL10
Apoe
VEGFA
Trp53
ob/ob
Rag1
C57BL/6JCya-Tmem260em1/Cya 基因敲除小鼠
复苏/繁育服务
产品名称:
Tmem260-KO
产品编号:
S-KO-05469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小鼠资源库
* 使用本品系发表的文献需注明:Tmem260-KO mice (Strain S-KO-05469) were purchased from Cyagen.
交付类型
周龄
性别
基因型
数量
基本信息
品系名称
C57BL/6JCya-Tmem260em1/Cya
品系编号
KOCMP-218989-Tmem260-B6J-VA
产品编号
S-KO-05469
基因名
Tmem260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基因别称
5930435P15;6720456H20Rik
NCBI号
修饰方式
全身性基因敲除
品系说明
该品系是基于策略设计时的数据库信息制作而成,建议您在购买前查询最新的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以获取最准确的表型信息。
小鼠表型
质控标准
精子检测
① 冷冻前验证精子活力观察
② 冷冻验证每批次进行复苏验证
品系状态
在研小鼠
环境标准
SPF
供应地区
中国
品系详情
Tmem260位于小鼠的14号染色体,采用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应用高通量电转受精卵方式,获得Tmem260基因敲除小鼠,性成熟后取精子冻存。
Tmem260-KO小鼠模型是由赛业生物(Cyagen)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的全身性基因敲除小鼠。该模型用于研究Tmem260基因在小鼠体内的功能。Tmem260基因位于小鼠14号染色体上,由16个外显子组成,其中ATG起始密码子在1号外显子,TGA终止密码子在10号外显子。全身性敲除区域(KO区域)位于4号外显子至6号外显子,覆盖了约5371bp的编码序列。删除该区域会导致小鼠Tmem260基因功能的丧失。Tmem260-KO小鼠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将核糖核蛋白(RNP)和靶向载体共同注入受精卵。随后,对出生的小鼠进行PCR和测序分析进行基因型鉴定。
基因研究概述
TMEM260,也称为跨膜蛋白260,是一种编码蛋白质特异性O-甘露糖基转移酶的基因。O-甘露糖基化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它参与调控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功能,影响基因表达和生物学过程。TMEM260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位于内质网(ER)中,并选择性地将O-甘露糖基化修饰到免疫球蛋白样(IPT)结构域上,这些结构域存在于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巨噬细胞刺激蛋白受体(RON)和plexin受体等蛋白质中。此外,TMEM260基因突变会导致心脏结构缺陷和肾脏异常综合征(SHDRA),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包括心脏和肾脏的发育异常[1]。
研究发现,TMEM260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蛋白质特异性O-甘露糖基转移酶,它选择性地将O-甘露糖基化修饰到IPT结构域上。该研究发现,导致SHDRA的TMEM260基因突变会损害IPT结构域的O-甘露糖基化修饰,并且在细胞中敲除TMEM260基因会导致受体成熟缺陷和3D细胞模型的异常生长。这表明,O-甘露糖基化修饰在胚胎发生过程中的上皮形态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在东亚人群中,特别是日本和韩国人群,TMEM260基因的c.1617del变异体被发现与持续性动脉干(PTA)的发生高度相关,PTA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流出通道(OFT)缺陷。研究发现,该变异体在日本PTA患者中的频率仅次于22q11.2缺失综合征,是PTA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小鼠TMEM260基因的变异体(p.W535Cfs*56)与人类变异体(p.W539Cfs*9)同义,表现出截断和下调,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出聚集现象。原位杂交实验表明,Tmem260在胚胎发生过程中普遍表达,包括在PTA中涉及的心脏OFT发育过程中。这一表达可能受到Tmem260基因内含子3中约90.8kb基因组区域的多重高度保守结合位点的调节,该区域包括心脏必需的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从而揭示了c.1617del变异体是日本PTA患者中主要的单基因变异体[2]。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TMEM260基因的杂合变异体可以导致心脏畸形和神经发育异常。在一名患者中,观察到了一种复杂且严重的心脏畸形,包括持续性动脉干I型、室间隔缺损、右主动脉弓以及严重的神经发育迟缓和神经功能障碍。通过基因分析,发现患者存在TMEM260基因中的一个新的杂合突变,该突变导致了蛋白质功能丧失。这一病例报告揭示了TMEM260基因与中胚层和外胚层分化的关系,并扩大了TMEM260基因变异体的范围,为先天性心脏病(CHD)的遗传理解提供了新的见解[3]。
还有研究发现,TMEM260基因的双等位基因变异体可以导致持续性动脉干,并可能伴随肾脏缺陷。通过对五个家族的八名个体的基因分析,发现这些个体存在双等位基因的TMEM260基因变异体,包括多外显子缺失、无义/移码、剪接改变和错义突变。临床数据分析显示,患者中存在室间隔缺损(12/12),其中大部分是由持续性动脉干引起的(10/12),以及升高的肌酐水平(6/12),马蹄形肾(1/12)和肾脏囊肿(1/12)。此外,还有三例因严重先天性异常而终止的妊娠,以及六名在6周到5岁之间死亡的患者。该研究证实了SHDRA的遗传基础,扩大了其已知的突变谱,并阐明了其临床特征。SHDRA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儿童早期死亡率很高,并伴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和可变的肾脏表型[4]。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TMEM260基因的常见缺失突变是导致圆锥动脉干缺陷(包括持续性动脉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该缺失突变在日本人群中的频率特别高(0.17%),并且与日本PTA患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相关。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TMEM260基因变异体是日本人群中TA的主要遗传原因,并解释了TMEM260相关CHD的广泛表型,包括双出口右心室(DORV),这表明基因检测在日本TA患者中的实用性[5]。
还有研究发现,TMEM260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儿科神经发育、心脏和肾脏综合征。通过对两个无关的近亲家族的全外显子测序,发现两个家族都存在TMEM260基因的同义截断突变。系统性表达分析验证了两种TMEM260剪接异构体的存在,这些异构体在内部外显子的使用上有所不同。突变在两个家族中唯一地映射到长异构体上,这提出了一个异构体特异性疾病的概念。此外,淋巴母细胞系的RT-PCR显示,只有长异构体的水平降低,并且可以通过emetine处理来改善。后续的体内实验支持了这一假设,包括斑马鱼tmem260的暂时抑制或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以及与长TMEM260 mRNA共注射来挽救CNS病理学。此外,免疫细胞化学和生化研究显示,长TMEM260异构体优先富集在质膜上。这些结果表明,TMEM260的整体功能降低,但并非完全丧失,并且膜相关功能的衰减是该蛋白病理学的主要驱动因素[6]。
综上所述,TMEM260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特异性O-甘露糖基转移酶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参与了心脏和肾脏的发育。TMEM260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心脏结构缺陷和肾脏异常综合征,以及其他儿科神经发育、心脏和肾脏综合征。此外,TMEM260基因的常见缺失突变是导致圆锥动脉干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研究结果加深了我们对TMEM260基因功能和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1-7]。
参考文献:
1. Larsen, Ida Signe Bohse, Povolo, Lorenzo, Zhou, Luping, Joshi, Hiren J, Halim, Adnan. 2023. The SHDRA syndrome-associated gene TMEM260 encodes a protein-specific O-mannosyltransferase. 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20, e2302584120. doi:10.1073/pnas.230258412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186866/
2. Inoue, Tadashi, Takase, Ryuta, Uchida, Keiko, Akagawa, Hiroyuki, Yamagishi, Hiroyuki. 2024. The c.1617del variant of TMEM260 is identified as the most frequent single gene determinant for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 specific typ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69, 215-222. doi:10.1038/s10038-024-01225-w.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409496/
3. Peng, Mou, Jing, Siyuan, Duan, Sichen, Yue, Peng, Li, Yifei. 2023. A novel homozygous variant of TMEM260 induced cardiac malformation and neurodevelopmental abnormality: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In Frontiers in medicine, 10, 1157042. doi:10.3389/fmed.2023.115704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7228400/
4. Pagnamenta, Alistair T, Jackson, Adam, Perveen, Rahat, Banka, Siddharth, Ta-Shma, Asaf. 2021. Biallelic TMEM260 variants cause truncus arteriosus, with or without renal defects. In Clinical genetics, 101, 127-133. doi:10.1111/cge.1407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612517/
5. Saijo, Naoya, Yaoita, Hisao, Takayama, Jun, Kure, Shigeo, Kikuchi, Atsuo. 2024. A Prevalent TMEM260 Deletion Causes Conotruncal Heart Defects, Including Truncus Arteriosus. In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Part A, 197, e63906. doi:10.1002/ajmg.a.6390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425509/
6. Ta-Shma, Asaf, Khan, Tahir N, Vivante, Asaf, Elpeleg, Orly, Davis, Erica E. 2017. Mutations in TMEM260 Cause a Pediatric Neurodevelopmental, Cardiac, and Renal Syndrome. In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100, 666-675. doi:10.1016/j.ajhg.2017.02.00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31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