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C-NKG
IL10
Apoe
VEGFA
Trp53
ob/ob
Rag1
C57BL/6JCya-Dicer1em1/Cya 基因敲除小鼠
复苏/繁育服务
产品名称:
Dicer1-KO
产品编号:
S-KO-03842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小鼠资源库
* 使用本品系发表的文献需注明:Dicer1-KO mice (Strain S-KO-03842) were purchased from Cyagen.
交付类型
周龄
性别
基因型
数量
基本信息
品系名称
C57BL/6JCya-Dicer1em1/Cya
品系编号
KOCMP-192119-Dicer1-B6J-VA
产品编号
S-KO-03842
基因名
Dicer1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基因别称
aviD;D12Ertd7e;mKIAA0928;1110006F08Rik
NCBI号
修饰方式
全身性基因敲除
品系说明
该品系是基于策略设计时的数据库信息制作而成,建议您在购买前查询最新的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以获取最准确的表型信息。
小鼠表型
MGI:2177178 Mutation of this locus results in arrest of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ducible muscle-specific KO results in impaired muscle regeneration.
质控标准
精子检测
① 冷冻前验证精子活力观察
② 冷冻验证每批次进行复苏验证
品系状态
活体
环境标准
SPF
供应地区
中国
品系详情
Dicer1位于小鼠的12号染色体,采用基因编辑技术,通过应用高通量电转受精卵方式,获得Dicer1基因敲除小鼠,性成熟后取精子冻存。
Dicer1-KO小鼠模型由赛业生物(Cyagen)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的全基因组敲除小鼠。Dicer1基因位于小鼠12号染色体上,包含27个外显子,其ATG起始密码子位于2号外显子,TGA终止密码子位于27号外显子。赛业生物(Cyagen)选择了第3至6个外显子作为敲除目标区域,该区域包含约590个碱基对的编码序列。Dicer1基因敲除后,会导致早期胚胎发育的停滞,而肌肉特异性敲除则会导致肌肉再生受损。由于纯合敲除等位基因会导致胚胎死亡,赛业生物(Cyagen)建议构建条件性敲除模型。Dicer1基因敲除区域(KO区域)位于3号外显子,包含约3.7kb的编码序列。构建过程包括将核糖核蛋白(RNP)和靶向载体共同注入受精卵,随后对出生的小鼠进行PCR和测序分析进行基因型鉴定。Dicer1-KO小鼠模型可用于研究Dicer1基因在小鼠体内的功能及其在早期胚胎发育和肌肉再生中的作用。
基因研究概述
Dicer1基因编码一种高度保守的RNAseIII内切酶,在微小RNA(miRNA)的生物合成中起着关键作用。miRNA是一类小的调节性RNA,负责转录后基因沉默,控制着超过一半的人类蛋白编码基因。这通过靶向和调节互补的RNA转录本来实现,并在转录后基因调节和转座子抑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icer1缺陷会导致miRNA的失调,进而改变许多基因的表达。Dicer1综合征代表了一系列良性和恶性肿瘤,这些肿瘤起源于常染色体遗传的Dicer1基因突变,导致个体对癌症的遗传易感性。该综合征代表了Knudson的双击假说的一种不寻常形式,其中具有病理性常染色体遗传Dicer1变异的个体获得了第二种体细胞错义Dicer1突变。这种体细胞突变似乎必须发生在一个或五个热点密码子中,并可能有助于Dicer1综合征家族中观察到的不完全外显率。在这种情况下,Dicer1是半合子不足的,只需要一个缺失,部分功能丧失对肿瘤比完全功能丧失更有利。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证实Dicer1在维持人体生理方面的重要作用,Dicer1很可能成为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新型治疗策略的目标[2]。
Dicer1基因的突变与多种内分泌肿瘤的发展、进展、细胞增殖、治疗效果和行为有关。例如,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松果体、内分泌胰腺、副神经节瘤、髓样、肾上腺皮质、卵巢和睾丸肿瘤都与Dicer1基因突变有关[1]。此外,Dicer1基因的突变还与甲状腺疾病有关。最近的研究发现,Dicer1突变是甲状腺疾病最常见的表现。甲状腺滤泡结节性疾病和婴儿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常染色体遗传的Dicer1突变或Dicer1综合征的高度指示性表现。此外,未分化甲状腺癌和甲状腺母细胞瘤被认为是体细胞Dicer1突变的潜在指标。认识到这些表现应促使临床医生加快这种肿瘤综合征的遗传评估,并将这些患者归类为患有多器官恶性肿瘤的高风险人群[3]。
Dicer1基因突变还与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有关。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60%与Dicer1突变相关。Dicer1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肿瘤易感性综合征,影响卵巢等器官。Dicer1基因和相关的肿瘤易感性综合征以及用于临床实践的监测方案。它促进了关于在年轻患者群体中进行早期临床遗传学干预和与DICER1基因相关的咨询困难之间的讨论。基因检测和早期检测对于对有风险器官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至关重要,尽管如此,国际上还没有相关的指导。这些病例突出了肿瘤对年轻患者的心理影响,并引发了关于DICER1基因是否应包含在植入前遗传学中的伦理讨论。Dicer1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越来越重要的儿科和青少年妇科学状况,发表的资料和病例报告很少。这使得国际上关于管理和监测的共识变得困难[5]。
Dicer1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肿瘤易感性综合征,增加了患不同类型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风险。该综合征由位于14号染色体长臂q32.13区域的Dicer1基因突变引起。患有Dicer1综合征的患者通常会发生胸膜肺母细胞瘤(PPB)、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和其他类型的肿瘤。大约35%的PPB家族中,还观察到进一步(且相当罕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囊性肾瘤、甲状腺结节性发育不良、虹膜髓上皮瘤、葡萄状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鼻上皮错构瘤、垂体母细胞瘤和/或松果体瘤。大型研究表明,与DICER1相关联的肿瘤具有很高的变异性。DICER1综合征与遗传性肿瘤易感性相关,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DICER1综合征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即使在家族中也是如此。携带致病突变的携带者的预防性筛查很复杂。随访是根据2016年国际PPB登记册的建议进行的[4]。
综上所述,Dicer1基因在维持人体生理和发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Dicer1基因的突变与多种肿瘤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对Dicer1基因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其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参考文献:
1. Solarski, Michael, Rotondo, Fabio, Foulkes, William D, Cusimano, Michael D, Kovacs, Kalman. 2018. DICER1 gene mutations in endocrine tumors. In Endocrine-related cancer, 25, R197-R208. doi:10.1530/ERC-17-050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330195/
2. Thunders, Michelle, Delahunt, Brett. 2020. Gene of the month: DICER1: ruler and controller. I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74, 69-72. doi:10.1136/jclinpath-2020-20720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293352/
3. Riascos, Maria Cristina, Huynh, Anh, Faquin, William C, Nosé, Vania. 2024. Expanding Our Knowledge of DICER1 Gene Alterations and Their Role in Thyroid Diseases. In Cancers, 16, . doi:10.3390/cancers1602034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254836/
4. Hořínová, Věra, Drábová, Klára, Nosková, Hana, Slabý, Ondřej, Štěrba, Jaroslav. . DICER1 Syndrome. In Klinicka onkologie : casopis Ceske a Slovenske onkologicke spolecnosti, 32, 123-127. doi:10.14735/amko2019S12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409088/
5. Durden, Andrew A, Cass, Gemma K, Newton, Claire. 2024. Sertoli-Leydig tumor and DICER1 gene mutation: A case se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In Th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research, 50, 1132-1140. doi:10.1111/jog.15939.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599636/
a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