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C-NKG
IL10
Apoe
VEGFA
Trp53
ob/ob
Rag1
C57BL/6JCya-Rptorem1flox/Cya 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
复苏/繁育服务
产品名称:
Rptor-flox
产品编号:
S-CKO-15978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小鼠资源库
* 使用本品系发表的文献需注明:Rptor-flox mice (Strain S-CKO-15978) were purchased from Cyagen.
交付类型
周龄
性别
基因型
数量
基本信息
品系名称
C57BL/6JCya-Rptorem1flox/Cya
品系编号
CKOCMP-74370-Rptor-B6J-VA
产品编号
S-CKO-15978
基因名
Rptor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基因别称
Rap;Raptor;mKIAA1303;4932417H02Rik
NCBI号
修饰方式
条件性基因敲除
品系说明
该品系是基于策略设计时的数据库信息制作而成,建议您在购买前查询最新的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以获取最准确的表型信息。
小鼠表型
MGI:1921620 Homozygous mutation of this gene results in lethality prior to somitogenesis. Mice homozygous for a conditional allele activated in dendritic cells exhibit 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induced colitis and expansion of certain populations of dendritic cells.
质控标准
精子检测
① 冷冻前验证精子活力观察
② 冷冻验证每批次进行复苏验证
品系状态
活体
环境标准
SPF
供应地区
中国
品系详情
Rptor位于小鼠的11号染色体,采用基因编辑技术,通过高通量电转受精卵方式,获得Rptor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性成熟后取精子冻存。
Rptor-flox小鼠模型是由赛业生物(Cyagen)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的条件性敲除小鼠。Rptor基因位于小鼠11号染色体上,包含34个外显子,其中ATG起始密码子位于1号外显子,TAG终止密码子位于34号外显子。条件性敲除区域(cKO区域)位于6号外显子,包含176个碱基对的编码序列。删除该区域会导致小鼠Rptor基因功能的丧失。 Rptor-flox小鼠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将基因编辑技术中的靶向载体与同源臂通过PCR技术制备,然后将制备好的载体与RNP共同注入受精卵中。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6号外显子发生缺失,从而构建出条件性敲除小鼠。出生的小鼠经过PCR和测序分析进行基因型鉴定,确保敲除区域的缺失。 需要注意的是,纯合子敲除Rptor基因会导致小鼠在体节形成前死亡。然而,携带条件性敲除等位基因并激活在树突状细胞中的小鼠表现出对诱导性结肠炎的易感性增加,以及某些树突状细胞群的扩张。此外,敲除6号外显子会导致基因发生移码突变,该突变覆盖了编码区域的4.39%。 Rptor-flox小鼠模型可用于研究Rptor基因在小鼠体内的功能。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Rptor基因在树突状细胞中的作用,以及其在结肠炎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基因研究概述
RPTOR,也称为Regulatory Associated Protein of MTOR Complex 1,是mTORC1复合物中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mTOR(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调控细胞生长、代谢和生存中发挥着核心作用。RPTOR与另一个调节因子RICTOR(RPTOR Independent Companion of MTOR Complex 2)共同构成了mTORC1复合物,并与mTOR结合,调控其活性。mTORC1复合物通过调节蛋白质合成、自噬、细胞周期和细胞存活等过程,影响着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在自噬过程中,mTORC1复合物的活性受到严格调控。自噬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降解过程,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mTORC1复合物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能量状态等。在饥饿状态下,mTORC1复合物的活性降低,从而促进自噬的发生。
RPTOR在自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RPTOR的基因突变或缺失会导致自噬缺陷,进而引发多种疾病,如肠道疾病、肝脏疾病和癌症等。例如,一项研究发现,RPTOR的基因突变与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自噬在维持肠道上皮细胞的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RPTOR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自噬缺陷,进而损害肠道屏障功能,引发肠道疾病[1]。
在肝脏疾病中,RPTOR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RPTOR的表达水平与肝脏自噬和脂肪酸氧化(FAO)密切相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患者中,RPTOR的表达水平升高,而自噬和FAO活性降低。研究还发现,TXNIP/VDUP1(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可以与RPTOR直接相互作用,并通过激活mTORC1复合物来抑制自噬和FAO,从而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2]。
在癌症中,RPTOR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RPTOR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tRNA m7G甲基转移酶复合物蛋白METTL1和WDR4在ESCC组织中显著上调,并通过tRNA m7G甲基转移酶活性促进ESCC的进展。进一步研究发现,METTL1或WDR4的敲低会导致m7G修饰的tRNA表达下调,并减少RPTOR/ULK1/自噬通路中一组致癌转录本的翻译。这些结果表明,tRNA m7G修饰的失调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RPTOR/ULK1/自噬通路是tRNA m7G修饰调节ESCC进展的关键途径[3]。
此外,RPTOR还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RPTOR基因与AD的发病风险相关,RPTOR基因型会影响AD的风险和发病年龄。此外,RPTOR基因型还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相关,而BMI是AD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4]。这些结果表明,RPTOR在A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mTORC1复合物可能成为AD治疗的潜在靶点。
综上所述,RPTOR在细胞生长、代谢和生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PTOR在自噬、肝脏疾病、癌症和AD等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调控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参考文献:
1. Foerster, Elisabeth G, Mukherjee, Tapas, Cabral-Fernandes, Liliane, Girardin, Stephen E, Philpott, Dana J. 2021. How autophagy controls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In Autophagy, 18, 86-103. doi:10.1080/15548627.2021.190940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906557/
2. Park, Hee-Seon, Song, Ji-Won, Park, Jin-Ho, Won, Young-Suk, Kwon, Hyo-Jung. 2020. TXNIP/VDUP1 attenuates steatohepatitis via autophagy and fatty acid oxidation. In Autophagy, 17, 2549-2564. doi:10.1080/15548627.2020.183471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190588/
3. Han, Hui, Yang, Chunlong, Ma, Jieyi, Choe, Junho, Lin, Shuibin. 2022. N7-methylguanosine tRNA modification promote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umorigenesis via the RPTOR/ULK1/autophagy axis. In Nature communications, 13, 1478. doi:10.1038/s41467-022-29125-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304469/
4. Lehrer, Steven, Rheinstein, Peter H. 2024. RPTOR Is an Alzheimer's Disease Susceptibility Gene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Factors Body Mass Index and Infectious Encephalitis. In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reports, 8, 715-721. doi:10.3233/ADR-23018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746632/
a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