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2,也称为DNA复制解旋酶/核酸酶2,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表达的蛋白质,具有ATP依赖的核酸酶和解旋酶活性。DNA2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均有表达,并在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NA2能够去除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长突起,并在长补丁碱基切除修复(LP-BER)过程中与复制蛋白A(RPA)和突起内切酶1(FEN1)相互作用。DNA2还可以促进停滞复制叉的重新启动,与沃纳综合症ATP依赖的解旋酶(WRN)和布卢姆综合症蛋白(BLM)协同作用。在线粒体中,DNA2有助于引物的去除,并在链置换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DNA2参与DNA双链断裂(DSB)修复,与BLM、RPA和MRN复合物协同作用,进行DNA链的切割,为同源重组修复创造条件。DNA2在端粒末端维护和细胞周期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功能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至关重要,而在癌症中则可能受到损害。因此,DNA2可能成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此外,DNA2在许多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这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癌症治疗标志物。DNA2与PARP1抑制剂的结合可能成为诱导合成致死性的潜在靶点,这是一种通过靶向两个必需基因来杀死肿瘤细胞的概念[3]。
DNA2在DNA损伤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NA双链断裂(DSB)是细胞毒性损伤,如果未得到修复或修复不当,可能导致突变事件或细胞死亡。细胞使用两种主要途径来修复DSB: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HR)。选择这些途径取决于细胞周期阶段和DSB末端的性质。修复途径选择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是DNA末端的5'-3'切割的启动,这使细胞致力于同源依赖性修复,并阻止经典NHEJ的修复。DNA切割的长度决定了修复是通过NHEJ还是HR进行。NHEJ不需要3'单链DNA尾部,在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发生。53BP1和辅助因子PTIP或RIF1-shieldin保护断裂的DNA末端,抑制长程末端切割,从而促进NHEJ。相反,HR主要发生在S/G2期,需要DNA末端处理以产生一个3'尾部,该尾部可以侵入同源区域,确保基因修复的忠实性。BRCA1和辅助因子CtIP、EXO1、BLM/DNA2和MRE11-RAD50-NBS1(MRN)复合物促进DNA末端切割,从而促进HR。DNA切割受到细胞周期、染色质环境和DNA末端断裂复杂性的影响[1]。
DNA2在维持线粒体DNA(mtDNA)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mtDNA的维持依赖于一系列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包括形成复制体的酶,这些酶需要以平衡的数量才能正常发挥作用。mtDNA合成需要平衡的核苷酸供应,这通过线粒体内的核苷酸回收和从细胞质中输入来实现。线粒体DNA维持缺陷(MDMDs)是一组由核基因中导致mtDNA合成受损的致病性变异引起的疾病,导致mtDNA的定量(mtDNA耗竭)和定性(多个mtDNA缺失)缺陷。缺陷的mtDNA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因为mtDNA编码的蛋白质合成不足,无法满足受影响器官的能量需求。MDMDs作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特征遗传,并具有广泛的表型谱,从轻度成人发病的眼肌麻痹到严重的婴儿期致命性肝功能衰竭。迄今为止,已经确定了20个核基因的致病性变异与MDMDs相关,这些基因编码mtDNA复制机器的酶(POLG、POLG2、TWNK、TFAM、RNASEH1、MGME1和DNA2),编码维持平衡的线粒体核苷酸池的蛋白质(TK2、DGUOK、SUCLG1、SUCLA2、ABAT、RRM2B、TYMP、SLC25A4、AGK和MPV17),以及编码参与线粒体融合的蛋白质(OPA1、MFN2和FBXL4)[2]。
DNA2还在端粒末端维护和细胞周期调节中发挥作用。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细胞寿命至关重要。DNA2能够去除端粒末端的突起,并在端粒末端的维护中发挥作用。此外,DNA2还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裂。DNA2在端粒末端维护和细胞周期调节中的作用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细胞寿命至关重要[3]。
综上所述,DNA2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蛋白,在DNA复制、修复、端粒末端维护和细胞周期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NA2的突变或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包括癌症、线粒体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DNA2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DNA损伤修复机制和疾病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参考文献:
1. Xu, Yixi, Xu, Dongyi. . Repair pathway choice for double-strand breaks. In Essays in biochemistry, 64, 765-777. doi:10.1042/EBC2020000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648897/
2. El-Hattab, Ayman W, Craigen, William J, Scaglia, Fernando. 2017. Mitochondrial DNA maintenance defects. In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 1863, 1539-1555. doi:10.1016/j.bbadis.2017.02.01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215579/
3. Pawłowska, Elzbieta, Szczepanska, Joanna, Blasiak, Janusz. 2017. DNA2-An Important Player in DNA Damage Response or Just Another DNA Maintenance Protein?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18, . doi:10.3390/ijms1807156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71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