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C-NKG
IL10
Apoe
VEGFA
Trp53
ob/ob
Rag1
C57BL/6JCya-Dseem1flox/Cya 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
复苏/繁育服务
产品名称:
Dse-flox
产品编号:
S-CKO-05662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小鼠资源库
* 使用本品系发表的文献需注明:Dse-flox mice (Strain S-CKO-05662) were purchased from Cyagen.
交付类型
周龄
性别
基因型
数量
基本信息
品系名称
C57BL/6JCya-Dseem1flox/Cya
品系编号
CKOCMP-212898-Dse-B6J-VA
产品编号
S-CKO-05662
基因名
Dse
品系背景
C57BL/6JCya
基因别称
Sart2;DS-epi1;6030499O08;B130024B19Rik
NCBI号
修饰方式
条件性基因敲除
品系说明
该品系是基于策略设计时的数据库信息制作而成,建议您在购买前查询最新的数据库和相关文献,以获取最准确的表型信息。
小鼠表型
MGI:2443455 Mice homozygous for a knock-out allele exhibit decreased body weight and length with altered skin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y.
质控标准
精子检测
① 冷冻前验证精子活力观察
② 冷冻验证每批次进行复苏验证
品系状态
在研小鼠
环境标准
SPF
供应地区
中国
品系详情
Dse位于小鼠的10号染色体,采用基因编辑技术,通过高通量电转受精卵方式,获得Dse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性成熟后取精子冻存。
Dse-flox小鼠是由赛业生物(Cyagen)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的条件性敲除小鼠。Dse基因位于小鼠10号染色体上,由6个外显子组成,其中ATG起始密码子在2号外显子,TAA终止密码子在6号外显子。条件性敲除区域(cKO区域)位于5号外显子,包含约708个碱基对的编码序列。删除该区域会导致小鼠Dse基因功能的丧失。Dse-flox小鼠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将基因编辑技术产生的靶向载体与核糖核蛋白(RNP)共同注入受精卵。随后,对出生的小鼠进行PCR和测序分析进行基因型鉴定。携带敲除等位基因的小鼠表现出体重和身长减少,皮肤形态和生理学改变。
基因研究概述
Dse基因,全称Dermatan sulfate epimerase,编码的蛋白质同样名为DSE,是一种参与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 DS)生物合成的关键酶。DS是一种硫酸化的糖胺聚糖,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细胞结构、信号传导和组织发育具有重要作用。DSE通过催化硫酸皮肤素链中的4位碳原子上硫酸基团的立体异构化,在DS的生物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人类中,DSE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称为肌肉收缩型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musculocontractural Ehlers-Danlos syndrome, mcEDS)。mcED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征包括独特的颅面特征、多系统先天性畸形以及进行性结缔组织脆性。根据现有的研究,mcEDS可分为两种类型:mcEDS-CHST14和mcEDS-DSE,分别由CHST14和DSE基因的突变引起[1,4]。这两种类型的mcEDS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其中DSE相关的mcEDS通常呈现较轻的症状,缺乏严重的皮肤、心血管、肾脏和呼吸系统特征,这可能与DSE残余活性或DSE2的补偿活性有关[1,4]。
研究发现,DSE基因的突变会导致DSE酶活性的丧失,进而影响DS的合成,导致细胞外基质中DS含量显著减少,而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 CS)的含量增加[2,4]。DS和CS的组成改变,特别是作为主要DS-蛋白聚糖的decorin的糖胺聚糖链的改变,被认为是导致mcEDS患者结缔组织脆性的原因之一[4]。此外,小鼠模型研究表明,DSE基因缺失会导致类似的表型,如生长抑制和皮肤脆弱,以及胶原纤维的变形[2]。
除了在mcEDS中的作用,DSE在肿瘤发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发现,DSE在多种癌症中表达上调,并且在肿瘤微环境中通过增强CS/DS杂链的形成,介导了多种生长因子信号[3]。在胶质瘤中,DSE的表达上调与肿瘤的侵袭性和不良预后相关[3]。DSE通过增强HB-EGF/ErbB信号通路,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3]。这表明DSE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潜在的治疗靶点。
综上所述,DSE基因在维持细胞外基质稳态和肿瘤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SE基因的突变会导致mcEDS的发生,而DSE在肿瘤中的表达上调则可能促进肿瘤的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因此,深入研究DSE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有助于理解mcEDS和肿瘤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1,2,3,4]。
参考文献:
1. Schirwani, Schaida, Metcalfe, Kay, Wagner, Bart, Sobey, Glenda, Jewell, Rosalyn. 2019. DSE associated musculocontractural EDS, a milder phenotype or phenotypic variability. In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63, 103798. doi:10.1016/j.ejmg.2019.10379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655143/
2. Yoshizawa, Takahiro, Kosho, Tomoki. 2023. Mouse Models of Musculocontractural Ehlers-Danlos Syndrome. In Genes, 14, . doi:10.3390/genes1402043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833362/
3. Liao, Wen-Chieh, Liao, Chih-Kai, Tsai, You-Huan, Chang, Hung-Ming, Liu, Chiung-Hui. 2018. DSE promotes aggressive glioma cell phenotypes by enhancing HB-EGF/ErbB signaling. In PloS one, 13, e0198364. doi:10.1371/journal.pone.019836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864158/
4. Kosho, Tomoki, Mizumoto, Shuji, Watanabe, Takafumi, Miyake, Noriko, Yamada, Shuhei. 2019.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usculocontractural Ehlers-Danlos Syndrome. In Genes, 11, . doi:10.3390/genes1101004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905796/